藥不瞑眩,厥疾弗瘳 20131119朱壁修
若藥弗瞑眩,厥疾弗瘳。 是書經的話,後人多引用此話來解釋中藥治病的機理。意思是: 服藥後若没出現頭暈目眩的症狀,病就不會好。真是這樣嗎?說文解字: 瞑,翕目也。(翕,起也。)眩,目無常主也。瘳,疾瘉也。所以,這段話應理解成: 服藥後,若没出現眼晴閉後微開時視物晃動(眩)的現象,厥疾就不會好轉。那麼,什麼是厥疾呢?
素問 厥論:
帝曰:善。願聞六經脈之厥狀病能也。歧伯曰:巨陽之厥,則腫首頭重,足不能行,發為眴仆;陽明之厥,則癲疾欲走呼,腹滿不得臥面赤而熱,妄見而妄言;少陽之厥,則暴聾頰腫而熱,脇痛,䯒不可以運;太陰之厥,則腹滿䐜脹後不利不欲食,食則嘔不得臥;少陰之厥,則口乾溺赤,腹滿心痛;厥陰之厥,則少腹腫痛,腹脹涇溲不利,好臥屈膝,陰縮腫䯒內熱,盛則寫之,虛則補之,不盛不虛,以紅取之。
因此,厥疾是一種原本順暢運行的氣血(生理),出現有一部分頂住難行的疾病。那麼,為何這種病在治好初期會出現瞑眩的現象呢?
素問 至真要大論: 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所以,眩和肝有關。在我的理解中,肝指的是使用陽氣的能力(罷極之本),那麼,為什麼厥疾在治療轉好時會出現陽氣生發不足的現象呢?因為,要處理氣血頂住不動的狀態,第一步就是突破這種不當平衡,在突破後會有短暫的時間出現陽氣前衝踩空的現象,這個短暫的陽氣生發不足現象就是眩的感覺。中醫治法中的汗、吐、下(通大便、利小便)三法都是按症找個合適突破口的方法,我覺得生命自身應還有咳法,以此去除積液,只是,咳多被視作病態,若有人由不咳被治到咳,會覺得碰上了好醫生那才奇怪呢!
這麼看來,治厥疾有效才會出現短期的瞑眩反應,其它病的好病過程就不一定會出現瞑眩反應才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