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日 星期五

我不贊成讓小孩子背唐詩

 

我不贊成讓小孩子背唐詩 朱壁修 20111202

背誦是小孩子的天賦,在學習的過程中,背誦屬於學--倣效 的部分﹔但光是學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理解、弄懂為什麼,若能做到,那就完成了習。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先背誦再理解是迅速有效的方法,東西都記在腦海裏了,就可不受環境的約束隨時可習 了,坐在車上、躺在床上、暗無天日,都可研究學問﹔一覺醒來,不只身子長了一寸,知識也長了一寸。

背誦是如此重要又是如此的機不可失,所以,背誦題材的選擇就很重要了。我不贊成讓小孩子背唐詩,因為那裏面並沒有太多智慧結晶。背唐詩只是方便了大人,因為多數大人只會幾句唐詩﹔中華文化最精華的部分都完成於漢代之前,最值得背誦的是道德經、黃帝內經、說文解字,為什麼不背這些?一是因為大人多半不懂,二是太瞧不起小孩的背誦能力與理解潛力,這三本書背下來一輩子受用,不只隨時能與古代智者坐而論道,更可和週遭應用相互發揮。小孩子為什麼要背唐詩?

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銀河系的黑暗面

 

銀河系的黑暗面

clip_image001

clip_image002

科學人 2011/11/21

謎般的暗物質,其實是揭露銀河系真面目的關鍵。暗物質是我們這個年代最大的科學謎團之一,不過一旦接受了它們的存在,宇宙裡許多其他的謎團,答案也就一一浮現了。

clip_image003

clip_image005

【撰文/布里茲(Leo Blitz);翻譯/李沃龍】

clip_image006

(照片提供/科學人)

重點提要

■暗物質是我們這個年代最大的科學謎團之一,不過一旦接受了它們的存在,宇宙裡許多其他的謎團,答案也就一一浮現了。

■不論此不明物質是什麼,它似乎能夠解釋銀河系的外緣為何如此明顯地扭曲變形。環繞著銀河系的衛星星系自然能夠彎折星系盤,但若欠缺暗物質提供的放大機制,它們的重力效應仍太微弱。

■暗物質可解答的另一個問題是,為何銀河系的衛星星系數量比理論模型的預測少很多?事實上,衛星星系可能就存在於某些地方,只不過幾乎全由暗物質所構成,因此很難偵測到。

雖然天文學家花了很長的時間,才了解暗物質在宇宙裡的重要性,但我卻是瞬間頓悟的。1978年,我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擔任博士後研究員時的第一個計畫裡,我測量了我們銀河系盤較外側區域裡正在形成恆星的巨型分子雲之旋轉速度。我用當時最精確的方法來測量,並坐在天文系的交誼廳裡用手在繪圖紙上將結果畫出來。兩位銀河系的專家徐遐生和金恩(Ivan King)恰巧在旁邊,看著我填上最外側星雲的速度。當我們看到最後的圖案時,立刻清楚意識到銀河系原來處處充斥著暗物質,特別是在最外緣的部份。我們毫無頭緒地坐下,思考著暗物質的本質是什麼,並很快發現所有我們能想出的主意都是錯的。

1970與1980年代,包括上述研究在內的許多研究結果迫使天文學家不得不承認暗物質(一種既不發射也不吸收光,僅能透過重力效應來確認其存在的神秘物質)不但存在,並且是構成宇宙的最重要物質。威金森微波異向性探測器(WMAP)所做的測量,證實了暗物質的總質量是一般物質(質子、中子、電子等)的五倍;但其本質為何,卻仍然難以捉摸。這顯現出我們對於未經證實的物質理論所做的最保守假設,是多麼地無知——那些理論推測暗物質是由一種仍未被粒子加速器所偵測到的奇特粒子所構成。最不可思議的假說甚至認為,牛頓的重力定律與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錯了,最起碼需要一些令人不怎麼舒服的修改。

無論暗物質本質為何,對於銀河系如何擁有某些特定性質的古老謎團,暗物質提供了解答的關鍵。例如,天文學家50多年前就已經知道銀河系的外緣部份,就像被遺忘在暖爐上烘烤的黑膠唱片般扭曲變形。除非考慮暗物質的效應,否則他們無法解釋這種變形。還有,依據暗物質的假想性質所做的電腦模擬預測,應該有成千上百個衛星星系正環繞著銀河系運動才對,但天文學家只觀測到20幾個衛星星系,人們不禁懷疑暗物質的性質是否和想像中不同。但近年來,有些天文團隊發現了許多矮星系,縮減了這項數量上的差異。這些最近找到的衛星星系不僅幫忙解決了長久以來關於星系結構的謎,或許也能提供一些關於宇宙物質總量的知識。

扭曲的銀河系

暗物質究竟告訴我們關於銀河系的哪些資訊?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大概了解一下星系的組成。恆星與氣體等一般物質,駐留在四個主要結構裡:薄薄的星系盤(包括風車狀的螺旋圖案與太陽所在的位置)、緻密的星系核(這裡藏著一個超大質量黑洞)、稱為星系棒的狹長凸出部份,以及包覆著星系其他古老恆星和星團的球狀「暈」。暗物質的分佈則全然不同,雖然我們無法看見它,但可藉由恆星與氣體的旋轉速度推測其存在;它對可見物質的重力效應顯示它約呈球狀分佈,並延伸遠超過星暈的範圍,密度則在中心處最高,然後大約隨著距離的平方向外遞減。這種分佈形態是天文學家稱為「階式合併」的自然結果:此論點認為小星系在早期宇宙中合併增長,建構出包括銀河系在內的較大星系。

多年來,天文學家對於暗物質的基本認識,始終停留在這個由未知物質構成、找不到明顯特徵的巨球。但在過去數年裡,我們已成功蒐集了更詳盡的資訊,證實暗物質比我們想像中更有趣──有許多證據顯示,暗物質並非均勻分佈,反而擁有一些巨大的團塊結構。

這項不均勻的特性剛好能夠解釋星系扭曲的發生與程度。當天文學家說星系被扭曲了,主要指的是星系盤外緣區域的彎曲變形。星系盤距離中心超過五萬光年的地方,幾乎全是氫原子氣體,只有很少量的恆星。依據無線電波望遠鏡的觀察,這些氣體並非橫躺在星系平面上;越向外側,氣體的分佈就越偏離星系平面。大概到了7萬5000光年的地方,星系盤就自星系平面處偏折了約7500光年。

顯然當盤內氣體繞著中心轉的時候,會上下振盪進出平面。這個振盪的週期超過億萬年,而我們就在該循環的某一瞬間捕捉到它的身影。基本上,氣盤的作用就如同某種巨大的鑼,以慢動作緩緩地晃盪。就像鑼一樣,它能以多重頻率振盪,每個頻率對應到特定的曲面形狀。2005年,我們證實了觀測到的扭曲變形是三種頻率加成的結果,最低的頻率比中央C還低了64個八度音程。此外,其整體效應是不對稱的:星系某一側的氣體比另一側的更遠離星系平面。

1950年代首度發現這扭曲變形現象的電波天文學家認為,那是受到了環繞銀河系最重的兩個星系──大、小麥哲倫雲的重力影響所致。因為這兩個衛星星系的軌道不在銀河系平面上,它們的重力會扭曲星系盤。不過,詳細的計算顯示,由於麥哲倫雲比銀河系小太多,重力太過微弱,因此數十年來,銀河系明顯扭曲變形的原因仍然是個無解的問題。

我的觀察(20111123)﹕

一種既不發射也不吸收光,僅能透過重力效應來確認其存在的神秘物質!

當用暗物質來稱呼它,就已註定要走許多冤枉路。倘若認識到它的本質是場,那麼和中國古人一樣稱呼它為氣,就容易理解了﹔它是怎麼形成的?ing 形成的!文中說明星系的組成時只看到了靜態的描述﹕

恆星與氣體等一般物質,駐留在四個主要結構裡:

1.薄薄的星系盤(包括風車狀的螺旋圖案與太陽所在的位置)

2.緻密的星系核(這裡藏著一個超大質量黑洞)

3.稱為星系棒的狹長凸出部份

4.以及包覆著星系其他古老恆星和星團的球狀「暈」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就是對暗物質本質的動態描述!......壁修

2011年11月2日 星期三

肺主宣發肅降

 

肺主宣發肅降 朱壁修 20111102

肺主宣發、肅降,不見於內經,但是,這辭句又能精準完美的表達肺的功能,所以,出處一定不晚,而且,一定是深得中醫之要的人才說的出來。北宋初年成書的太平聖惠方記載﹕肺為四臟之上蓋,通行諸臟之精氣,氣則為陽,流行臟腑,宣發腠理,而氣者皆肺之所主。 是我能查找到 肺主宣發 的最早出處,而此書又是國家傾力集古中醫之大成,所以,原始出處還要更早,只是現已無從查考了。黃帝內經靈樞決氣第三十﹕何謂氣?歧伯曰﹕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熏膚、澤身、充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 可以說是 肺主宣發 一辭的始源。至於 肅降 則不見於古書,多為今人、清人之見解。但是肺與秋相應,收斂、下降、肅殺的認知,應和肅降一辭有關。只是,讓人無奈的是﹕什麼是宣發?什麼是肅降?錯誤的認知幾乎要推翻了原辭句的精準認識。

說文解字﹕宣,天子宣室也。爾雅釋言﹕宣,徧也、緩也。說文解字﹕徧,帀也。帀,周也。从反之而帀也。緩,舒也。綽也。宣字指的是﹕由上而下的發布、開散。近代人對肺主宣發都以為是向上的開散﹔錯了!帀字和之字是對偶字,之字是圓開始(左半圓)的向上走(之,出也。出,進也。進,登也。)﹔帀字則是完成圓(右半圓)的向下走,也因為如此,帀字才有周的意思(周,密也)。

在我還原內經的五行圖中,肺指的是﹕具有下降且開散功能形體的統稱。這就和肺主宣發相呼應。至於肅降的意思則和肺功能的進項有關﹔肅,敬也。肅,持事振敬也。戰戰兢兢也。這就是說﹕肺是恭敬的承接下降的氣(肅降),再將它向下開散出去(宣發)。

clip_image002

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有那麼高興嗎?

有那麼高興嗎? 朱壁修 20111027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是論語的第一段文字。傳世且具共識的說法,都將 說 字通 悅 字、 樂 (音樂)字通 樂 (快樂)字,於是,前二小段結尾都成了﹕不是很高興嗎?但是,真有那麼高興嗎?幹嘛那麼高興呢?如果,正解是如同說文解字內所寫的﹕說,釋也。樂,五聲八音總名。 還能高興的起來嗎?

有關學字、習字、說字的意思,我已有文專門探討,的確不用和高興連繫也能釋讀。接著,我們來看看朋 字與 樂 字﹕在說文解字中,把朋字和鳳字視為一字,取其 鳳飛,羣鳥从以萬數,故以爲朋黨字。

clip_image002

說文解字在解讀友字時提到﹕同志曰友,段玉裁引周禮注﹕同師曰朋。所以,朋字的字義為多數、類似個體所成的集合﹔而在字形上則以二掛相類似的物為表示。棚,棧也。棧,棚也。棧道的形可以說明朋的意思。不過,從金文朋字的形,我還認出它和天文曆法相關。難怪易經坤卦會說﹕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原來如此!

clip_image003

clip_image005

樂字除了是五聲八音總名外,我們還可以從先秦典籍的用法上得知它還有﹕相應、諧調的意思。康熙字典收錄了﹕【書·舜典】夔,命女典樂,敎胄子。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易·豫卦】先王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禮·樂記】大樂與天地同和。又鐘鼓、羽籥、干戚,樂之器也。屈伸、俯仰、綴兆、舒疾,樂之文也。【孝經】移風易俗,莫善于樂。【通論】喜者主於心,樂者無所不被。【班固·東都賦】食舉雍徹,太師奏樂,陳金石,布絲竹。 以上和音樂較相關,以下則和 相應、諧調 較相關﹕【易·繫辭】樂天知命。【孟子】與民同樂。【詩·陳風】可以樂飢。【論語】仁者樂山。又益者三樂。【太公·下略】四民用虛,國乃無儲。四民用足,國乃安樂。 而這些用法卻都和高興没直接關連。

那麼,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該如何釋讀呢?我個人將此理解為﹕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也就是說﹕當個人尋得真理,自會有認同的人前來以為呼應!這麼一來,不僅和前一小段(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所承接,也能開啟末段(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使得全文能够通讀。

有人食古不化,且在權威之下唯唯喏喏,說什麼二千年來都是這麼解釋,所以不能更改。我想,那只是對没有獨立自主判斷力的學匠說的吧。

後注1.學而時習之,指的是﹕有樣學樣(學,倣效表像)後,還能不斷的去探討表像背後的道理(習)。不亦說乎,是指﹕不就是為了要徹底瞭解嗎?說字除了有透過方法把整的換成散的(或是做不違原意的等價轉換)而弄清楚的意思外,它可能還告訴我們﹕假如真懂了某件事,那麼,就一定能說的清楚、講的明白。

後注2. 朋字並不从肉,也不从貝。所以,有些另類的解讀說﹕朋指的是有肌膚之親關係的人,這是沒有根據的。也有人說朋字从貝,因此解讀為有人帶著鈔票來求學,我不是很高興嗎?唉,真是要命!

2011年10月7日 星期五

五行之中還有陰陽

五行之中還有陰陽 朱壁修 20111003

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第五﹕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鹹、鹹生腎。 這段話不見有人能有系統的說清楚,我試著從頭用圖配合來試試看。

第一個圖就是五行圓方圖。這圖交待了五行是功能的表述﹕木,向上且聚攏﹔火,向上轉向下﹔金,向下且開散﹔水,向下轉向上﹔土﹔向四方開散後向中央聚攏。天圓地方也是在講這個圖﹕天、圓、外都是陽屬性﹔地、方、內 都是陰屬性﹔四方、十方、二平行線 都是方。

clip_image002

接著就是把 春、夏、長夏、秋、冬也放入五行圓方圖中﹔肝、心、脾、肺、腎 也放入五行圓方圖中﹔當然,東、南、中、西、北 的方位也一一對應。這裏提一下,上方的 心 應為心包、心要退回到陰陽二分圓圖時才出現才對,但由於那時心 也位於圓上方和心包一樣、所以,就這麼放了。

clip_image004

同樣的,十二正經也可以放入五行圓方圖中,它們的陰陽屬性也就看出來了﹔不見的心經與小腸經,我覺得要退回到陰陽二分圓圖中才看的出來。

clip_image006

性味五行圖也精準的表示出了黃帝內經欲語還休的性味陰陽關連。

clip_image008

最後,再回到開始的論述,如果把這些文字論述以五行圓方圖展開,就比較容易理解黃帝內經要表達的概念。

clip_image010

在這個圖中我隱約覺得還少了什麼!在黃帝內經的論述中還有淡 味。淡味應該放在中央土,屬於胃、和脾成為一組陰陽。由於濕性凝滯、不上不下,因此,置於陽脾、陰胃圓圖皆合適。如此一來,甘味向上、向外屬陽,淡味向下、向內屬陰,就都合適了。

clip_image012

2011年10月3日 星期一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朱壁修 20111003

道德經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之後,接著就是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這二句話說出了中國古人在道家哲學上的一個高點。除了從道德經、黃帝內經、道家氣功、以及古文字的字義中,可以讓我們隱約感受到一絲模糊的概念之外,我們現今已無法得知古人竟是如此高明!

中國古人很早(至少在西元前550年)就知道﹕存有的始源就是 三 ,單獨的 一 和單獨的 二 是為了方便描述 三 而想象出來的!古人用一個運行中的圓來解釋這個概念﹕當看到一個運行中的圓(萬物始源、萬物本質)、要看成向上的左半圓(陽)及向下的右半圓(陰),除此之外,還存有一個徑向的力場(气、氣、三)﹔陰陽、氣是同時出現的!不存在單獨的陰或陽,陰陽是順時運行圓的一種表達方式(把順時運行圓看成向上的左半圓(陽)及向下的右半圓(陰),就是陰陽)。和陰陽同時伴生的還有氣,或者,更精闢的另一種看法﹕氣使得陰陽形成!

西方科技的 電生磁、磁生電就是這種表現!漩渦也是這種表現!尺度更大的銀河系也是這種表現!是銀河星系的旋轉產生中心的力場﹕黑洞(應該算是我提出的)?或是位於銀河系中心的徑向場力(黑洞)帶著銀河星系旋轉(也是我提出的)?中國的老祖宗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它們是互為因果、相應而生的!

說文解字﹕和,相應也。沖,涌摇。(噴出連帶旋轉、力除了向上,還有向左、向右,甚至向前、向後)地球自轉軸的偏移運動也可根源於此。

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第三﹕生之本,本於陰陽。其生五,其氣三,。當把運行中的圓看成二分的陰陽,全系統就是陰陽、氣﹔而若把運行中的圓看成四分時(生,進也。下一階段的意思),全系統就是 五(五行)。它始終不忘提醒在當中的那個力場﹕氣!

源於道家的養生氣功強調了意、氣、形,並强調 意、氣、形 三者合一。我個人覺得﹕把 意、形 視為陰陽,那麼,陰陽生氣、氣生陰陽,陰陽與氣相伴而生且互為因果。會較準確的表達 意、氣、形 三者合一這句話。

clip_image001

clip_image002

clip_image003

clip_image005

2011年9月28日 星期三

從哲學看中國文字的起源2

從哲學看中國文字的起源2 朱壁修 20110920

說到演算法,就要從哲學思維的源頭說起﹕上古之人心中是有許多問號的,在不懂到懂的過程中,除了對所問事物的瞭解之外,他還多問了一件事﹕我是如何由不懂而懂的?漸漸的他發現,他之所以能懂,是因為經由觀察、統計、歸納而找著了其中的規律,因為找到了規律,不僅瞭解過去為何如此,對未來也就可以做出預測。所以,對這個原來不懂的東西,他就懂了。這個規律---不變的變化---被稱為常、恆。也可以被理解為﹕周而復始的循環。這個周而復始的循環還可以簡單表述成﹕一個運轉中的圓。古人把這個運轉中的圓取了個名,叫做太極(或是大恆)。而推動太極的力量與規則就稱為道。這個核心思維主宰著中國上古文化的全部!天文曆法、道家哲學、中醫、中國文字的再造與整理都和這個運行中的圓脫不了關係。我們只要認識到了這點,再去還原中國文字的本來意義就有了根據。

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是篆字。篆字不僅僅是早期的字體之一,它被名之為篆,就表示它和最初始的文字有連繫(彖就是二者連繫之意)﹔甲骨文有許多字都和篆字類似就足以說明,現今某些專家走取巧的路跳過篆字,只是突顯其欲建立自己是第一人的可笑空想罷了。

這個運行中的圓(順時方向運行)被看成是向上的左半圓(稱為陽)及向下的右半圓(稱為陰),開啓了實用、推衍的篇章。

clip_image002

再對分而成的四分圓更是五行的基礎,其中的 木、火、金、水 四字就在說明其所在位置所代表的功能。同時誕生的土 更不可思議的突顯了古人觀察大自然的用心程度。

clip_image004

clip_image006

我們可以由 五 字來說起﹔五字的造形上下二橫示意的是﹕天、地 ,而中間的交叉符號示意的是﹕侌昜在天地閒交午也。但是這個交叉符號要看成二個箭頭才對﹕向上的箭頭(示意昜)及向下的箭頭(示意侌)。而 行 字則是二種不同前進方式(陰陽)的加總﹕行,人之步趨也。其中步是陰屬性規律的走,趨是陽屬性快走。彳是陽屬性﹕彳,小步也。亍是陰屬性﹕亍,步止也。所以,五行就指五個構成完整陰陽循環的功能元素,而每一行自身亦是一組陰陽循環。在尚書‧洪範篇就提到五行是﹕水、火、木、金、土。在說文解字中對這五個字的解釋是﹕水,準也。火,燬也。木,冒也。金,五色金也。土,地之吐生萬物者也。水的意思是指﹕由向下轉向上的功能(圓正下方),火的意思是指﹕由向上轉向下的功能(圓正上方),木的意思是聚攏的上升(圓左方中點),金的意思該是開散的沉降(圓右方中點),而土就要多費點力氣說明了。地字是土、也,示意的是比土還陰(土下的岩盤),之是往(陽屬性)的意思,乍看之下,土指的是岩盤上長出萬物的土壤,但,它還有更內層的抽象含意,在黃帝內經中提到﹕脾(土、長夏、中央)不主時,春夏秋冬各十八日寄治。原本由四時均分的圓(360)改為均等的五分(各72)。而中央土一直和四時互有往來,土可說是由 水、火、木、金 所生,但又吐生了水、火、木、金,又因為萬物就是 水、火、木、金、土 ,所以稱土是﹕地之吐生萬物者也。

中國古人將南方(圓上方、向上轉向下)稱為朱鳥或朱雀,為什麼呢?說文解字﹕鳥,長尾禽總名。隹,鳥之短尾總名。由 短尾上翹、長尾下垂 可知﹕隹示意的是向上到極至、而鳥示意的是由陽極至轉而向下。這也是具陽屬性的雞从隹而具陰屬性的鴨从鳥的原因,也是為何示意向上走的進字(進,登也)从隹、辵的原因(說文解字認為隹是進的聲符,我不認同)。

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

從哲學看中國文字的起源 1

從哲學看中國文字的起源 1 朱壁修 20110907

正常的文字一定源起於圖畫!有許多人在爭論﹕文字是為了表示思維或文字是為了表示語言。或許文字出現於語言之後,但不論文字或是語言都是為了表示思維的。為什麼需要東西表示思維呢?因為溝通思維的需要。那麼,對尚無語言、文字的早期人類而言,能做的溝通方式是什麼呢?比手畫腳是最直接的,但不够客觀,於是畫圖示意就登場了。可是正因為圖畫本身帶有的訊息量很大,畫圖又花時間,加上又需要些天分才畫的好,於是才將圖畫降階、壓縮成文字,以便於使用。圖畫變成文字就好比現今類比變成數位,訊息量少了許多,除非有適切的演算法還原,否則,壓縮過度的結果就是失真。中國文字由圖畫轉成文字的演算法是什麼?道、常、太極、陰陽、氣、五行就是這個演算法!簡單說就是一個順時方向運行的圓。有了它,我們就能逆向找著中國文字所示意的圖畫、甚至影像!

最近看了 星星的孩子這部影片,內容是自閉症孩子成長的過程。雖然之前對自閉症有些許瞭解,看完後,我可真知道這是怎麼回事了。自閉症小孩給人印象是﹕不愛說話、不搭理人、易動不易靜、有學習障礙、但往往有特殊才華。看起來彼此之間有些矛盾,但卻是因為一般人誤解、不懂,所以才會有這個美麗的名字﹕星星的孩子。自閉症是怎麼回事呢?影片中道出原因﹕他們是用圖像在溝通、處理。怪不得不愛說話,因為他有更高階的溝通方式﹔怪不得不搭理人、易動不易靜,因為他腦中CPU忙不過來﹔你說他有學習障礙,那是因為沒用對方法教他,不然,他又怎會那麼有天分,一下子就會了沒怎麼教過的東西?用圖像來溝通、處理,能够極度保真(所以他們較能看透事物本質),但需要極強大的腦部運算能力與儲藏空間(所以他們必需取捨),這也是思維的溝通由圖畫降階成為文字的不得不。星星的孩子在古代中國肯定每個都是具有看透大自然運作規律的大巫!

文字的 文 指的就是圖畫及畫圖。仰觀天文就是看原本一顆顆的亮星被我們的想象力所連結而成的圖畫(類示某某星座),許慎的說文解字序提到文字起源不忘提及此,就是這個道理。到了字的階段,仍然保有由圖畫而字的特性,但是,演算法的丟失,讓我們誤以為還原只靠形似,這就是當今有些專家看到且 就說是男性生殖器、看到 也 就說是女性生殖器的原因。倘若用上正確的演算法, 工 字就會還原成日中桿影在一歲當中的軌跡(冬至--夏至--冬至), 王 字就會還原成加上春分、秋分分割線的 工 字﹔ 三 字說是天地人之道。就明白了﹔是,直也。从日正。在正午時,桿影和地上圭刻度線(子午線、指南車)合而為一(直,正見也。直,叁也、參也。)這都是原本造這些字時所欲表示的圖像甚至影像!

象形指的是 象與形,不是像、也不只是 形。而會意可就非得要有正確的演算法才能還原本欲表示的意涵。否則就天馬行空、不知所云了!

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

十二正經方圓圖及性味五行圖

十二正經方圓圖及性味五行圖

朱壁修 20110907

12正經方圓圖

性味五行圖

三思而後行

三思而後行 朱壁修 20110830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語出論語。這是因為孔子並不瞭解 三 除了 多 之外,還有 開始、先 的意思,才造成誤解。三思而後行指的就是先思而後行,和想二次還是想三次沒有關係。我們來看看約和孔子同時的人是怎麼看待 三 的。老子道德經﹕三生萬物。史記孫子列傳﹕三令五申。最重要的是墨子墨經﹕直,叁(參)也。端,體之無厚而最前者,是無間也。

說文解字﹕三,數名。天地人之道。端,直也。是,直也。直,正見也。在墨子墨經中定義了端是直線上可分割的極至--具有三個點的線段,而單獨的一個點(稱為次)只存在於線的相交、相切關係上。不論中、西,在數學上都不存在單獨的一點、甚至二點的存有。所以,在中國哲學上認為最早的存有是三,一和二都是伴隨三 才存在、甚至是為了描繪、說明 三 而虛擬出來的。這也是為何說三生萬物而不是三生四、四生五…的原因。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於吳王闔廬。闔廬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可以小試勒兵乎?」對曰:「可。」闔廬曰:「可試以婦人乎?」曰:「可。」於是許之,出宮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孫子分為二隊,以王之寵姬二人各為隊長,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與左右手背乎?」婦人曰:「知之。」孫子曰:「前,則視心;左,視左手;右,視右手;後,即視背。」婦人曰:「諾。」約束既布,乃設鈇鉞,即三令五申之。於是鼓之右,婦人大笑。孫子曰:「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複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婦人複大笑。孫子曰:「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斬左右隊長。吳王從臺上觀,見且斬愛姬,大駭。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將軍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原勿斬也。」孫子曰:「臣既已受命為將,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遂斬隊長二人以徇。用其次為隊長,於是複鼓之。婦人左右前後跪起皆中規矩繩墨,無敢出聲。在史記文中可看出三令五申指﹕先公布命令(三令),再由上對下解釋、溝通命令內容(五申)。

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神生於无,形成於有,形然後數,形而成聲,故曰﹕神使氣,氣就形。什麼是成?成指的是一個階段的完備(但不是全部的完備),可能還特指可見、存有 的初始階段完備。所以,三 以後的狀態才有可被討論的客觀基礎,在 三 以前的狀態,都是被想象出來、為描述三而存在的。

所以謂,名也。所謂,實也。這是墨子墨經上的定義,它告訴我們﹕帶著稱呼的存有為實,而實的本質(以及為何這麼稱呼)為名。許多文字我們若是只看到它實的部分就會漏失了它的本質--名。名,從來就不只是稱呼,但,沒搞清楚的人可多了!

2011年8月23日 星期二

讀墨子有得

 

讀墨子有得 朱壁修 20110822

墨子墨經又稱墨子,是墨翟的著作,或許是中國極早期的數學定理及物理學著作。由於它成書早,可以讓我們看到約當春秋末期、戰國初期的人對文字的認識,又由於涉及基本數學及物理學,所以,字的意思可以限縮到相當精準的程度,用它來和說文解字互參,可以得知文字當時的真實本意。

說文解字﹕是,直也。从日正。直,正見也。正,是也。从止,一以止。我對是字的看法,一直以來就是日中測影時,垂直地面的立竿於日中(正)時,太陽、立竿、正南北向圭尺,三者合而為一的現象表述。在墨子中證明了二千五百年前的古人就是這麼看的。證據如下﹕

直,参(參)也。

直是三點成線﹔在直線上必能找到一點介於線上二點之間。

圓无直。

無法在圓上找到第三點落在圓上任二點連成的直線上。

正以懸。

正指垂直線。

說文解字﹕一,惟初大極,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中,內也。內,入也。我說一代表開始前的所有﹔所以,一表示整體、全部。我還說中字代表冬至日中影長刻痕到夏至日中影長刻痕的連線(如同工字)的中分線(如同玉古字,王),而把一歲的日影一來一往重疊的那一豎改畫為二豎,側看後就如同中字。在墨子中證據如下﹕

圓(圜),一中同長也。

圓或球的定義是﹕整體的中點等距。也就是半徑等長的點所成的集合﹔二維平面是圓,三維空間是球(圜)。

說文解字﹕端,直也。我說端還有開始的意思,端午指的是午的開始,也就是夏至日。墨子中證據如下﹕

端,體之无厚而最前者也。是无間也。

體之无厚而最前者也。體就指現今之三維體,體之无厚就指現今之二維面,幾何原本說面的邊界是線、線的邊界是點,換成古中國文言文就成了﹕端,體之无厚而最前者也。而最前者 就衍生了端還有開始(結束也算)的意思。還有一點相當有趣,端是中國數學中的點,但仔細看又和西方數學不盡相同。西方數學的點強調一個整體不可分割的概念(點是不可分割的),但古中國認識的端(或點)指的卻是三個零距離、零體積的組成物形成不可分割的整體。端,是无間也。是指直線上三點,雖然墨子中說明端時用了以直線對半分割一直到不再能分割時就是端(同幾何原本),但卻沒說死端是一,甚至留下想象空間告訴我們﹕端是三!說文解字對間字的解釋是﹕在二主體中插入第三者。所以,无間指二主體中插不進第三者,只是,這主體與第三者到了數學中都成了不具體積的點時,就可三者都合而為一了,所以才說﹕端,是(三點成線)无間也。幾何原本似乎只取无間 的意思,少掉了 是 的部分。另外,我不由得想到我在釋讀道德經第一章時的天才發明﹕用想像力去放大、分割位於圓正下方那代表開始又是結束且不可分割的那一點,變成左半部是有、右半部是无,而包含有、无的這個想像圓又稱為玄。想不到,老祖宗早就是這麼想了!另外,在道德經第四十三章提到﹕无有入於无間。更證明了老子、墨子、我的釋讀是一致的。更有意思的是﹕開始(端)就是三的這個概念在道德經中也是一樣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看來,一、二只是為了描述三而想象出來的狀態了,你說,中國古人的哲學思維多麼另類!又是多麼高明!

攖,相得也。

攖指的是互相占有部分的對方。

次,无間而不相攖也。

次指的是零距離且不互相占有,也就是數學上相切的意思﹔或交集是零體積的點。

有間,中也。

有間指可在內部作等距分割。

間,不及旁也。

間指插入的第三者距二主體仍有空隙。

離,間虛也。

離指二主體相距遠﹔或是﹕在二主體中插入的第三者是虛的(離卦?)

力,形之所以奮也。

力指加速物體運動狀態之所需。

挈,有力也。引,无力也。

挈指向上的力。引指向下的力。說文解字﹕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提,挈也。挈,懸持也。所以,神是在圓正方那一點、向下走﹔祇是在圓正下方那一點、向上走。

2011年8月15日 星期一

說說 道、德

 

說說 道、德 朱壁修 20110815

道、德 二字因道德經而廣為人知,又因為具有崇高的形象使人摸不著底。古人造字時,基本上已經把字的意思都放進去了,我們只要仔細體會就可以明白。道,所行道也。从辵从首。一達謂之道。歷來都理解為走的路,只是,這個說法不够精準、完備。上古哲人把萬事萬物運作的本質視為周而復始的循環,並用一個順時方向運行的圓來表述這個抽象的概念,這個運行中的圓被稱做恆(或常),而推動這個圓運行的力量及規律被稱為道。道字从辵表示周而復始的運行,从首表示始源,若以當今西方物理角度來看,道就是愛因斯坦、霍金所追尋的統一場,也就是萬事萬物為什麼這樣、為什麼那樣的理。道家就是一個探究大自然運作的術。

德,升(登)也。从彳悳聲。悳,外得於人,內得於己也。从直从心。直,正見也。(是,直也。从日正。)(又在墨子墨經中提到﹕參,直也。)直是三點成一直線的意思,所以獵户座腰帶三星在中國為參宿。悳字从直从心是什麼意思?心是南方火(心還代表神、代表大自然運作的規律及力量),直指的是三點成線,而在測天文時,正午時的太陽與立竿及地下的圭尺(正南北向)三者合而為一,是,直也。从日正。就是這個意思。所以,直也和南方有關,可是,和南方有關是什麼意思?在這圓中,南方就是圓正上方的點,它有陽極至的意思,代表突顯、豐富的意思。悳,外得於人,內得於己也。表示確定知道(不管由人告知或自己領悟)。那麼,悳加上彳字成為德字就表示在行道。彳,小步也。相對於行字(行,人之步趨也。从彳从亍。)的另一半亍,步止也。从反彳。彳是陽屬性,是向上的左半圓,所以,德字才有升(登)的意思。但,完整的說法是﹕德字表示知道後去行道﹔也可以說的白話一些﹕瞭解大自然萬事萬物的運作規律後,自身的行為也去配合相應這個規律去做,就稱做德。

由 孔子名丘字仲尼談說文解字該怎麼讀

由 孔子名丘字仲尼談說文解字該怎麼讀

朱壁修 20110814

孔子的名字來由,在司馬遷的史記孔子世家中就交待了二種說法﹕一是生而圩頂(頭頂下陷)﹔二是其父禱於尼丘而得孔子。中國人的名字是很講究的,名是生下後由長輩取的,取什麼名呢?名是什麼意思呢?名不只是稱呼、形容,名還得是根據事物本質的形容、稱呼!字則是長大後根據名所衍生的形容、稱呼﹔所以,名、字二者一定有關連。那麼,去除代表排序的仲字後,孔子名字的 丘、尼 之間有什麼樣的關連呢?

說文解字﹕丘,土之高也。尼,從後近之。若能看出二者的關連,孔子的名字爭議也就不會一拖至今了。正確理解尼字是解題關鍵,從後近之要看成從、後、近、之 是第一步﹔從,隨行也。後,遲也。遲,徐行也。徐,安行也。近,附也。之,往也。從字示意的是﹕主體走在前方,客體跟著主體走,但没定義二者距離多少﹔後字示意的是﹕和從字一樣,但定義出了二者距離相去不遠﹔近字示意的是﹕二者距離幾乎是零﹔之字則是向前方走。所以,尼字示意的是主體與客體由分離態漸成為客體向主體靠近,最後,二者如同一體,繼續前行。丘字指原本一體的土,部分向上隆起的結果,丘字示意的是﹕由一分成二的狀態。

由此看來,丘、尼二字是對偶、互補的關連。

2011年8月14日 星期日

倉頡書

 

倉頡書 朱壁修 20110812

二天前第一次見到倉頡書的報導,先不論其真偽及旁人解讀是否正確,它該是個什麼東西呢?傳說中和倉頡相關的就那麼一件事﹕倉頡造字!倘若倉頡書是名符其實的,那麼,它就會和文字的始源有關係。二來,它共有二十八個字,歷來嘗試解讀的人都在四字一句共七句上作文章,當代亦有人突發奇想說它應是七言絕句才對。如果這是一篇文章,二者的考量都有可能,但,如果倉頡書不是文章呢?

clip_image002

二十八星宿名是最有可能的答案!因為這和許慎在說文解字序中所提的倉頡造字過程相符﹕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偽萌生。黃帝史官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上述都是許慎說文解字敘中所言有關於象、文的字句。文和字不一樣,字是由字根、文、字三者組合而成,所以它可以拆解(解字)而文則由天象而來,是一個整體,只能象什麼就是什麼了,因此,文只能讓人看了覺得因似而是(說文﹔釋,說也)但是,天上只有一顆顆的星星,那有什麼天象或是天文呢?把亮星連成圖案就是天文(文,錯畫也。物相雜曰文)接下來重點來了﹕伏犧是看鳥獸之迹造文,只不過後人全搞錯了!因為這些據以造文的鳥獸不在地上,它們全在天上!它們是﹕玄武(龜、蛇)、蒼龍、朱鳥、白虎。而鳥獸之迹則是﹕北宮玄武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東宮蒼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南宮朱鳥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西宮白虎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因此﹕二十八星宿名稱都是文!沒錯,除了龍、鳥、虎是文外,斗是文、牛是文、女也是文!

在倉頡書中我很容易就看出了類似斗、牛、女、虛 的文字(第二行的第六、七、八、九 字),只是,還有些麻煩﹕由全文看,斗字排在第十六字,該是七的整數倍加一才對,不過這也難不倒我,把第一字放到最後一字去就行了!接著,第二字至第八字應是南宫朱鳥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第九字至第十五字應是西宮白虎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第十六字至第二十二字應是北宮玄武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第二十三字至第二十八字應是東宮蒼龍七宿的前六宿﹕角、亢、氐、房、心、尾。第一字則是東宮蒼龍第七宿﹕箕。

接下來就是用星圖、篆書、金文、甲骨文來和倉頡書逐一比對﹕

南宫朱鳥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

clip_image004 clip_image006 clip_image008 clip_image010

clip_image012

clip_image004[1] clip_image014 clip_image016

clip_image018

clip_image004[2] clip_image020 clip_image022

西宮白虎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

clip_image024 clip_image026 clip_image028 clip_image030 clip_image032

clip_image034 clip_image036 clip_image038

clip_image039 clip_image041 clip_image043 clip_image045

clip_image047

北宮玄武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

clip_image049 clip_image051 clip_image053 clip_image055

clip_image057 clip_image059

clip_image061 clip_image063

clip_image064 clip_image066 clip_image068

clip_image070 clip_image072

室宿 clip_image074 clip_image076

clip_image078clip_image080

clip_image064[1] clip_image082

東宮蒼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clip_image084 clip_image086 clip_image088 clip_image090

clip_image091 clip_image093 clip_image095 clip_image097

clip_image099

clip_image084[1] clip_image101 clip_image103

我把現今星圖倒轉180度來看覺得比較相符(但有些正看較合),也許和我一直懷疑古人是由白天面南站立看竿影,晚上則由白天的立姿直接後仰觀星有關。但是,有些字仍然差異很大,這有二個原因﹕一是星星本來就是點,要怎麼連成線和個人想像力有關,例如﹕同樣的星星可以連成井(井宿)、也可以連成己(倉頡書第二字)﹔胃字在篆書亦可寫成似田字,也可以看成是倉頡書第二行第一字(一横加上、下各三點)。二是古人所看數千年前的星象到今日已有些變化,若求逼真就要用科技還原數千年前的星象才對!

透過倉頡書,希望能敲醒那些獨自創作的考古者,中國上古文化和天文是密切相關的,中國文字的起源和天文是密切相關的,古人都有講過,不只要多看書,還要仔細看!

為什麼不按順序排呢?也許是不想讓人輕易看懂﹔只要改動一字就能起這效應。

為什麼要改東宮蒼龍的最後一宿?我覺得裏面還有東西!若我的猜想得到證實,那麼,倉頡書就不晚於漢初年,甚至可上溯至西周初年,這真要好好考證了!

為什麼埃及、中國文字有些極為類似?都看的是一樣的星空、描繪出類似的圖案,不就是最好的答案嗎?誰說非得是誰教給誰呢?篆書的女 是根據距今六千年前的天象所繪出的,誰說中國文字只有四、五千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