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

三思而後行

三思而後行 朱壁修 20110830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語出論語。這是因為孔子並不瞭解 三 除了 多 之外,還有 開始、先 的意思,才造成誤解。三思而後行指的就是先思而後行,和想二次還是想三次沒有關係。我們來看看約和孔子同時的人是怎麼看待 三 的。老子道德經﹕三生萬物。史記孫子列傳﹕三令五申。最重要的是墨子墨經﹕直,叁(參)也。端,體之無厚而最前者,是無間也。

說文解字﹕三,數名。天地人之道。端,直也。是,直也。直,正見也。在墨子墨經中定義了端是直線上可分割的極至--具有三個點的線段,而單獨的一個點(稱為次)只存在於線的相交、相切關係上。不論中、西,在數學上都不存在單獨的一點、甚至二點的存有。所以,在中國哲學上認為最早的存有是三,一和二都是伴隨三 才存在、甚至是為了描繪、說明 三 而虛擬出來的。這也是為何說三生萬物而不是三生四、四生五…的原因。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於吳王闔廬。闔廬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可以小試勒兵乎?」對曰:「可。」闔廬曰:「可試以婦人乎?」曰:「可。」於是許之,出宮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孫子分為二隊,以王之寵姬二人各為隊長,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與左右手背乎?」婦人曰:「知之。」孫子曰:「前,則視心;左,視左手;右,視右手;後,即視背。」婦人曰:「諾。」約束既布,乃設鈇鉞,即三令五申之。於是鼓之右,婦人大笑。孫子曰:「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複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婦人複大笑。孫子曰:「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斬左右隊長。吳王從臺上觀,見且斬愛姬,大駭。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將軍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原勿斬也。」孫子曰:「臣既已受命為將,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遂斬隊長二人以徇。用其次為隊長,於是複鼓之。婦人左右前後跪起皆中規矩繩墨,無敢出聲。在史記文中可看出三令五申指﹕先公布命令(三令),再由上對下解釋、溝通命令內容(五申)。

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神生於无,形成於有,形然後數,形而成聲,故曰﹕神使氣,氣就形。什麼是成?成指的是一個階段的完備(但不是全部的完備),可能還特指可見、存有 的初始階段完備。所以,三 以後的狀態才有可被討論的客觀基礎,在 三 以前的狀態,都是被想象出來、為描述三而存在的。

所以謂,名也。所謂,實也。這是墨子墨經上的定義,它告訴我們﹕帶著稱呼的存有為實,而實的本質(以及為何這麼稱呼)為名。許多文字我們若是只看到它實的部分就會漏失了它的本質--名。名,從來就不只是稱呼,但,沒搞清楚的人可多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