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有那麼高興嗎?

有那麼高興嗎? 朱壁修 20111027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是論語的第一段文字。傳世且具共識的說法,都將 說 字通 悅 字、 樂 (音樂)字通 樂 (快樂)字,於是,前二小段結尾都成了﹕不是很高興嗎?但是,真有那麼高興嗎?幹嘛那麼高興呢?如果,正解是如同說文解字內所寫的﹕說,釋也。樂,五聲八音總名。 還能高興的起來嗎?

有關學字、習字、說字的意思,我已有文專門探討,的確不用和高興連繫也能釋讀。接著,我們來看看朋 字與 樂 字﹕在說文解字中,把朋字和鳳字視為一字,取其 鳳飛,羣鳥从以萬數,故以爲朋黨字。

clip_image002

說文解字在解讀友字時提到﹕同志曰友,段玉裁引周禮注﹕同師曰朋。所以,朋字的字義為多數、類似個體所成的集合﹔而在字形上則以二掛相類似的物為表示。棚,棧也。棧,棚也。棧道的形可以說明朋的意思。不過,從金文朋字的形,我還認出它和天文曆法相關。難怪易經坤卦會說﹕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原來如此!

clip_image003

clip_image005

樂字除了是五聲八音總名外,我們還可以從先秦典籍的用法上得知它還有﹕相應、諧調的意思。康熙字典收錄了﹕【書·舜典】夔,命女典樂,敎胄子。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易·豫卦】先王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禮·樂記】大樂與天地同和。又鐘鼓、羽籥、干戚,樂之器也。屈伸、俯仰、綴兆、舒疾,樂之文也。【孝經】移風易俗,莫善于樂。【通論】喜者主於心,樂者無所不被。【班固·東都賦】食舉雍徹,太師奏樂,陳金石,布絲竹。 以上和音樂較相關,以下則和 相應、諧調 較相關﹕【易·繫辭】樂天知命。【孟子】與民同樂。【詩·陳風】可以樂飢。【論語】仁者樂山。又益者三樂。【太公·下略】四民用虛,國乃無儲。四民用足,國乃安樂。 而這些用法卻都和高興没直接關連。

那麼,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該如何釋讀呢?我個人將此理解為﹕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也就是說﹕當個人尋得真理,自會有認同的人前來以為呼應!這麼一來,不僅和前一小段(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所承接,也能開啟末段(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使得全文能够通讀。

有人食古不化,且在權威之下唯唯喏喏,說什麼二千年來都是這麼解釋,所以不能更改。我想,那只是對没有獨立自主判斷力的學匠說的吧。

後注1.學而時習之,指的是﹕有樣學樣(學,倣效表像)後,還能不斷的去探討表像背後的道理(習)。不亦說乎,是指﹕不就是為了要徹底瞭解嗎?說字除了有透過方法把整的換成散的(或是做不違原意的等價轉換)而弄清楚的意思外,它可能還告訴我們﹕假如真懂了某件事,那麼,就一定能說的清楚、講的明白。

後注2. 朋字並不从肉,也不从貝。所以,有些另類的解讀說﹕朋指的是有肌膚之親關係的人,這是沒有根據的。也有人說朋字从貝,因此解讀為有人帶著鈔票來求學,我不是很高興嗎?唉,真是要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