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

弛長為痿

弛長為痿 朱壁修 20151116
諸痿喘嘔,皆屬於上。
這是黃帝內經中的一段話。喘和嘔都有激烈向上的動性,因此,說是向上的病,很好理解,問題是:痿 呢?
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因於寒,欲如運樞,起居如驚,神氣乃浮。因於暑,汗煩則喘喝,靜則多言,體若燔炭,汗出而散。因於溼,首如裹,溼熱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長,短緛為拘,弛長為痿。於氣為腫,四維相代,陽氣乃竭。煩勞則張,精絕,辟積於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潰潰乎若壞都汨汨乎不可止。
(陽氣就是這個周而復始、運行不停機制的外在表現,機制正常,外在表現才能正常。陽氣概括而言是向上、向外、保護內在的﹔細分來看,陽氣的開始也就是陰最盛的時候,若是陰陽轉換不順,就會有突然、兩極化的感覺,而陽氣運行到最盛時,身體就會躁動、坐立不安、全身發熱,這時,就會透過出汗,使向上的陽氣轉而向下,進入陽氣收斂的過程。在此之前,倘若陽氣在上升階段,遇上水氣過重的環境.就會形成濕,因為濕也是向上的,所以,當形體容納過多的上升陽氣與濕時,就會腫脹,而陽氣與濕互不相讓,就形成停滯不動,這時就會感覺位於高位的頭,像是被包住一般透不過氣來。而和屈伸有關的筋,也像失去彈性般的已伸展的收不回、已縮的也張不開。倘若陽氣生發再進展下去,就會燒乾津液,眼不能見、耳不能聞,陽氣膨脹到頂卻始終沒能轉而向下,甚至會影響下個循環陽氣生發的開始,這些都是陽氣不正常生發會出現的問題。...壁修注)
痿,痺疾。(黃帝問曰:痺之安生。歧伯對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痺也。)
濕病。一曰兩足不能相及。
痿病,指的是:肉在受力伸展(張),變成肌的狀態後,把力移除,此時雖由受力的肌變成不受力的肉,但,這由張而弛的狀態並没太大改變外形,也就是肌肉束仍是無力伸長態。這稱為痿。治法是,反向的令肌肉束收縮,以恢復彈性。
手陽明大腸主降下、足陽明胃主聚攏,都是對症的治法。
黃帝問曰:五藏使人痿,何也。歧伯對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脈,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腎主身之骨髓。故肺熱葉焦,則皮毛虛弱,急薄著則生痿躄也;心氣熱,則下脈厥而上,上則下脈虛,虛則生脈痿,樞折挈,脛縱而不任地也;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膜乾,筋膜乾則筋急而攣,發為筋痿;脾氣熱,則胃乾而渴,肌肉不仁,發為肉痿;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
帝曰:何以得之。歧伯曰:肺者藏之長也,為心之蓋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則發肺鳴,鳴則肺熱葉焦,故曰:五藏因肺熱葉焦,發為痿躄,此之謂也。悲哀太甚,則胞絡絕,胞絡絕,則陽氣內動,發則心下崩數溲血也。故《本病》曰:大經空虛,發為肌痺,傳為脈痿。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為筋痿,及為白淫。故《下經》曰:筋痿者,生於肝使內也。有漸於濕以水為事,若有所留居處相濕,肌肉濡漬,痺而不仁,發為肉痿。故《下經》曰:肉痿者,得之濕地也。有所遠行勞倦,逢大熱而渴,渴則陽氣內伐,內伐則熱舍於腎,腎者,水藏也,今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為骨痿。故《下經》曰,骨痿者,生於大熱也。帝曰:何以別之。歧伯曰:肺熱者,色白而毛敗;心熱者,色赤而絡脈溢,肝熱者,色蒼而爪枯;脾熱者,色黃而肉蠕動;腎熱者,色黑而齒槁。
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論言治痿者獨取陽明何也。歧伯曰:陽明者,五藏六府之海,主閏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衝脈者經脈之海也,主滲灌谿谷,與陽明合於宗筋,陰陽揔宗筋之會,會於氣街,而陽明為之長,皆屬於帶脈,而絡於督脈。故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不用也。帝曰:治之柰何。歧伯曰:各補其滎而通其俞,調其虛實,和其逆順,筋脈骨肉,各以其時受月,則病已矣。帝曰:善。


經筋之病,寒則反折筋急,熱則筋弛縱不收,陰痿不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