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 仁 朱壁修 20160621
什麼是 仁?
仁,可以看作是儒學的核心,論語中多處提到 仁,也多處問什麼是 仁。說文解字中也有 仁 字,照理說,應該能對 仁 有個清楚的描述。
文字中的 仁
文字的 仁 字,字形可看作 人、二,人、上,千、心,尸、二,尸、上。
外國人認中國字,也知道字形有它要表達的意義。
人的面向有不同的字義
段玉裁先生在解釋 田 字時,將 田 字从 囗、十,之後的 十 釋為 千百之制,有別於其它版本的 阡陌之制。理由是,說文解字中並無阡陌二字。這個驚人的解讀,有可能才是對的。進而推導出 千,十百也。可能也是 千,千百也。之誤。字典對 千 字的解釋是 田中縱(千)横(百)的田埂。和十個一百無關。
假若 千 字指田埂,那就能和 千 字字形(人脚插入土地中)取得連繫。
我們目前多數人認同的 仁 字,透過字義的 仁,親也。而有 人、二(二人之關係、人與人之關係、推己及人), 人、上(上者對下者的愛心)這二種。進而推衍出 忠恕之道、仁者愛人 的道德面涵意。這個解讀最大的盲點在没能讀懂 親 字。親,至也。親,要抵達終點、要二者能合而為一 才算。
倘若用幫忙來類比,仁、親,要幫到不如我的人能和我一樣才算!幫一點、幫一半,或自己能力不足,可能反而害人。
所以,千、心的 仁 字,下頭的心字,應釋為 雙手扶持,把陷入泥淖中的他人解救出來。
論語中的 仁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曰:「其言也訒,斯謂之仁已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訒乎?」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樊遲未達。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樊遲退,見子夏。曰:「鄉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
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論語中的仁,多半在強調成為仁者首先要先強化自身。之後,才是行仁道。
近代有個英國籍的歷史學家湯恩比先生,1974年在英國與日人池田大作訪談時說 人類的文明要靠中國儒家思想及大乘佛教才能有希望。
為什麼是中國?當時的中國實行共產主義,並且尚未走出文革,國力遠遠不如美、英、俄。湯恩比先生究竟看到了什麼?
怎麼會有一種文化,自己好了之後,還要幫不如自己的另方和自己一樣好?這豈不和自身利益衝突?資本主義的基因中就没這東西。除了宗教,除了有過這種文化的大國,才有可能在全世界推動這種文明,因為,你若弱小,欲行仁政,除了讓人看笑話,也只是害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