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脈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見。
古代中國人早知身體有二大循環系統,氣循環(脈)與血循環()。二者又合為氣血循環系統,也稱為陰陽。若以一個順時方向運行的圓示意氣血循環系統,那麼向上的左半圓為氣循環,為陽。向下的右半圓為血循環,為陰。
若由現今西醫所理解的身體,血循環早早被其揭露,但是,氣循環卻始終没被注意到。它在中醫被稱為經絡,在西醫眼中只看到組織液。二者相同又不同,西醫看到的是相對靜態的液態組織液,中醫除了這個,還看到液態組織液汽化的流體,也就是氣,氣的流動就是經絡的表現,經絡真實存在於結構與結構之間,肉與肉之間,肉與骨之間,這些組織結構就是它的框架。就如同海洋中的洋流一般。黃帝內經形容它是經脈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見。
氣在組織液中因增溫、減壓而增多,正常的釋壓方式是出汗。氣還會由氣循環進入血循環,閘門為三焦,黃帝內經說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進入血循環的氣被中醫稱為營氣,行進中因減溫、增壓而逐漸成為液態組織液,正常的釋壓方式是排尿。這些液態仍留在血循環的組織液還會由血循環進入氣循環,閘門為膀胱,黃帝內經說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中醫號脈,號的是寸口的動脈(),嚴格說起來,按的位置是血循環,但要感受的是氣血循環的整體及局部。我個人形容這是在號經絡對身體的影響,或說,號的是經絡的影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