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與緊張 朱壁修 20150420
肌:肉也。肌,懻也。膚幕堅懻也。
肉:胾肉。切肉曰胾。
肌與肉都指生理的同一結構,不同的是,發力狀態的稱為肌,放鬆狀態的稱為肉。
緊:纏絲急也。
張:施弓弦也。
在發力狀態下的肌,處於收縮用力的稱為緊,處於伸展用力的稱為張。
鬆:髮亂也。
弛:弓解也。
由緊狀態的肌恢復成肉稱為鬆,由張狀態的肌恢愎成肉稱為弛。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肌肉與緊張 朱壁修 20150420
肌:肉也。肌,懻也。膚幕堅懻也。
肉:胾肉。切肉曰胾。
肌與肉都指生理的同一結構,不同的是,發力狀態的稱為肌,放鬆狀態的稱為肉。
緊:纏絲急也。
張:施弓弦也。
在發力狀態下的肌,處於收縮用力的稱為緊,處於伸展用力的稱為張。
鬆:髮亂也。
弛:弓解也。
由緊狀態的肌恢復成肉稱為鬆,由張狀態的肌恢愎成肉稱為弛。
肌肉氣脈 朱壁修 20150415
中醫該怎麼學?有人說從讀古書原文著手,但,讀的懂嗎?有人說從抄方臨症著手,但,心中始終難了其理。有没有其它路子呢?有的!從經絡著手。因為,可由此上通陰陽五行之理,下達治病救人之術。真是學中醫的絕佳途徑。
經絡?真有這東西嗎?部分中醫承認有,但又難以證明經絡實體的存在。其它人,根本就否定經絡。如何能從經絡著手呢?首先要真確的明白人體有組織液海洋這件事。在組織液海洋中,有特定流向的"洋流",這些洋流,就是經絡的實體。在經絡週遭的縱向結構(骨、血管、神經、肌肉、筋、纖維)都是經絡當中經的框架,黄帝內經說: 經脈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閒,深而不見。指的就是這個。經絡不只真實存在,它們還有不同的功能。利用這些升降出入不同的功能,可以治病,也可以探求到中醫的核心真理,陰陽五行。
在經絡的框架結構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肌肉。一方面因為位置處於外層(皮膚、腠理)與內層(血管、骨)之間,更重要的是它的可調控活動程度很大,能對經絡中的"洋流"運行狀況作出大的改變。黃帝內經中氣脈的通暢與否,很大程度的取決於肌肉的狀況。就連情緒造成經絡的不通暢,也是因為神經造成肌肉緊張而形成。所以,處理肌肉緊張,可以說就某種程度的改善了經絡。在十二正經中,最最要緊的就是脾經。脾主肉,就說明了它之所以重要的原因。
我們就從黄帝內經原文中,看看古人怎麼看待肌肉與氣脈(經絡)的:
黃帝曰: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无有終時,此其道生。
故聖人傳精神,服天氣,而通神明。失之則內閉九竅,外壅肌肉,衛氣散解,此謂自傷,氣之削也。
脾藏肌肉之氣也。
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腳下痛,虛則腹滿腸鳴,飱泄食不化
帝曰:脾病而四支不用,何也。歧伯曰:四支皆稟氣於胃,而不得至經,必因於脾,乃得稟也。今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稟水穀氣,氣日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
帝曰:脾與胃以膜相連耳,而能為之行其津液,何也。歧伯曰:足太陰者三陰也,其脈貫胃屬脾絡嗌,故太陰為之行氣於三陰。陽明者,表也,五藏六府之海也,亦為之行氣於三陽。藏府各因其經而受氣於陽明,故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稟水穀氣,日以益衰,陰道不利,筋骨肌肉無氣以生,故不用焉。
黃帝問曰:風之傷人也,或為寒熱,或為熱中,或為寒中,或為癘風,或為偏枯,或為風也;其病各異,其名不同,或內至五藏六府,不知其解,願聞其說。歧伯對曰:風氣藏於皮膚之閒,內不得通,外不得泄;風者,善行而數變,腠理開則洒然寒,閉則熱而悶,其寒也,則衰食飲,其熱也,則消肌肉,故使人怢慄而不能食,名曰寒熱。風氣與陽明入胃循脈而上至目內眥,其人肥則風氣不得外泄,則為熱中而目黃;人瘦,則外泄而寒,則為寒中而泣出。風氣與太陽俱入行諸脈俞,散於分肉之閒,與衛氣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憤䐜而有瘍;衛氣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癘者有榮氣熱胕,其氣不清,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癘風,或名曰寒熱。
故《本病》曰:大經空虛,發為肌痺,傳為脈痿。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為筋痿,及為白淫。故《下經》曰:筋痿者,生於肝使內也。有漸於濕以水為事,若有所留居處相濕,肌肉濡漬,痺而不仁,發為肉痿。故《下經》曰:肉痿者,得之濕地也。有所遠行勞倦,逢大熱而渴,渴則陽氣內伐,內伐則熱舍於腎,腎者,水藏也,今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為骨痿。故《下經》曰,骨痿者,生於大熱也。帝曰:何以別之。歧伯曰:肺熱者,色白而毛敗;心熱者,色赤而絡脈溢,肝熱者,色蒼而爪枯;脾熱者,色黃而肉蠕動;腎熱者,色黑而齒槁。
黃帝問曰:願聞刺要。歧伯對曰:病有浮沈,刺有淺深,各至其理,無過其道;過之則內傷,不及則生外壅,壅則邪從之。淺深不得,反為大賊,內動五藏後生大病。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膚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脈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
夫邪之生也,或生於陰,或生於陽。其生於陽者,得之風雨寒暑。其生於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帝曰:風雨之傷人柰何。歧伯曰:風雨之傷人也,先客於皮膚,傳入於孫脈,孫脈滿則傳入於絡脈,絡脈滿則輸於大經脈,血氣與邪并客於分腠之閒,其脈堅大,故曰實。實者外堅充滿,不可按之,按之則痛。帝曰:寒濕之傷人柰何。歧伯曰:寒濕之中人也,皮膚不收,肌肉堅緊,榮血泣,衛氣去,故曰虛。虛者聶辟氣不足,按之則氣足以溫之,故快然而不痛。帝曰:善。陰之生實柰何。歧伯曰:喜怒不節,則陰氣上逆,上逆則下虛,下虛則陽氣走之,故曰實矣。帝曰:陰之生虛柰何。歧伯曰:喜則氣下,悲則氣消,消則脈虛空,因寒飲食,寒氣熏滿,則血泣氣去,故曰虛矣。
黃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氣使然?少壯之人,不晝瞑者,何氣使然?歧伯答曰:壯者之氣血盛,其肌肉滑,氣道通,營衛之行不失其常,故晝精而夜瞑。老者之氣血衰,其肌肉枯,氣道澀,五藏之氣相搏,其營氣衰少而衛氣內伐,故晝不精,夜不瞑。
春取絡脈,夏取分腠,秋取氣口,冬取經輸。凡此四時,各以時為齊。絡脈治皮膚,分腠治肌肉,氣口治筋脈,經輸治骨髓。五藏,身有五部:伏兔一;腓二,腓者腨也;背三,五藏之輸四;項五。此五部有癰疽者死。
歧伯曰:水穀皆入于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氣,以溫肌肉,充皮膚,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為液。
黃帝曰:夫人之忍痛與不忍痛者,非勇怯之分也。夫勇士之不忍痛者,見難則前,見痛則止;夫怯士之忍痛者,聞難則恐,遇痛不動。夫勇士之忍痛者,見難不恐,遇痛不動;夫怯士之不忍痛者,見難與痛,目轉面盻,恐不能言,失氣,惊,顏色變化,乍死乍生。余見其然也,不知其何由,願聞其故。少俞曰:夫忍痛與不忍痛者,皮膚之薄厚,肌肉之堅脆,緩急之分也,非勇怯之謂也。
黃帝問于少俞曰:筋骨之強弱,肌肉之堅脆,皮膚之厚薄,腠理之疏密,各不同,其于鍼石火焫之痛何如?腸胃之厚薄堅脆亦不等,其於毒藥何如?願盡聞之。少俞曰:人之骨強、筋弱、肉緩、皮膚厚者,耐痛,其于鍼石之痛火焫亦然。
黃帝曰:人之壽夭各不同,或夭壽,或卒死,或病久,願聞其道。歧伯曰:五藏堅固,血脈和調,肌肉解利,皮膚致密,營衛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氣以度行,六府化穀,津液布揚,各如其常,故能長久。
問君子 朱壁修 20150415
儒家的君子是具有很高德行的人,孔子在論語中有三次給君子下了定義: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子路問君子。子曰:「脩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脩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脩己以安百姓。脩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孔子回答子貢的是君子的基本操作形定義:說了之後要去作,不是作一次,而是持續、長久的作。
從,隨行也。是跟著主體走,主體是誰?主體是前次所行。
但是,這個給君子的定義,没有表述出所作事情的好壞,因此,第二次就補充了這一點,君子所作的事不能是壞事,最起碼要對的起自己的良知。
到這裡,君子的行為僅限於修自身,子路的連續追問,讓君子的行為走出了自身的框框,先是要作遵奉規範的事(脩己以敬,敬,肅也。肅,持事振敬也。) ,接著,這個君子的行為甚至要能有好的影響到週遭人,甚至天下人。
這也許就達到君子九十分的標準了,只是因為連堯舜都作不到,就不提更高的標準了。
三焦 是孤之府 朱壁修 20150415
肺合大腸,大腸者,傳道之府。心合小腸,小腸者,受盛之府。肝合膽,膽者中精之府。脾合胃,胃者五穀之府。腎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也。少陽屬腎,腎上連肺,故將兩藏。三焦者,中瀆之府也,水道出焉,屬膀胱,是孤之府也,是六府之所與合者。
孤:無父也。【徐鉉曰】于文子瓜爲孤,瓜聲也。子不見父,則泣呱呱也。會意。
孤,特也。鄭玄、玉篇。
《禮·玉藻》凡自稱小國之君曰孤。
孤,指陽屬性的極至。
特,牛父也。
特,指的是有交配權的種公、群的首領。
孤,無父也。指的不是没有父親。應釋為: 無的父親。一如特指牛父一般。
無的父親是孤?那麼,無 是誰呢?
無,亡也。亡,逃也。
无,奇字無也。
無指降下的右半圓,无指右半圓的極至。
無的父親是圓正上方那一點,陽極至(也是陰初始),因為父是陽屬性,因此,孤,無父也。就指左半圓上升到極至。
特,牛父。其中的牛示意中央土,也就是長夏,也就是南方火的子。南方火指: 向上轉向下的功能,向上是陽屬性、向下是陰屬性,所以,特,也指左半圓向上到極至。
孤之府也好,是孤之府也好(是,直也。从日正。),都指進入順時圓正上方那一點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