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9日 星期一

風熱溼火燥寒

風熱溼火燥寒          朱壁修    20190818
五運六氣的 六氣 是什麼
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太陰溼土、少陽相火、陽明燥金、太陽寒水 是一般所稱的 六氣。但,其中包含:三陰三陽(厥陰、少陰、太陰、少陽、陽明、太陽)、天六氣(風熱溼火燥寒)、地五行(木火土金水)。
六氣的排序還有講究的!看懂了,就能知道它們的本質。

帝曰:善。願聞其步何如。歧伯曰:所謂步者,六十度而有奇,故二十四步積盈百刻而成日也。帝曰:六氣應五行之變何如。歧伯曰:位有終始,氣有初中,上下不同,求之亦異也。帝曰:求之柰何。歧伯曰:天氣始於甲,地氣始於子,子甲相合,命曰歲立,謹候其時,氣可與期。
帝曰:願聞其歲六氣始終早晏何如。歧伯曰:明乎哉問也。甲子之歲,初之氣天數始於水下一刻,終於八十七刻半。二之氣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於七十五刻。三之氣始於七十六刻,終於六十二刻半。四之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於五十刻。五之氣始於五十一刻,終於三十七刻半。六之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於二十五刻。所謂初六,天之數也。乙丑歲初之氣天數始於二十六刻,終於一十二刻半。二之氣始於一十二刻六分,終於水下百刻。三之氣始於一刻,終於八十七刻半。四之氣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於七十五刻。五之氣始於七十六刻,終於六十二刻半。六之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於五十刻。所謂六二,天之數也。丙寅歲,初之氣天數始於五十一刻,終於三十七刻半。二之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於二十五刻。三之氣始於二十六刻,終於一十二刻半。四之氣始於一十二刻六分,終於水下百刻。五之氣始於一刻,終於八十七刻半。六之氣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於七十五刻。所謂六三,天之數也。丁卯歲,初之氣天數始於七十六刻,終於六十二刻半。二之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於五十刻。三之氣始於五十一刻,終於三十七刻半。四之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終於二十五刻。五之氣始於二十六刻,終於一十二刻半。六之氣始於一十二刻六分,終於水下百刻。所謂六四,天之數也。次戊辰歲,初之氣復始於一刻,常如是無已,周而復始。帝曰:願聞其歲候何如。歧伯曰:悉乎哉問也。日行一周,天氣始於一刻,日行再周,天氣始於二十六刻,日行三周,天氣始於五十一刻,日行四周,天氣始於七十六刻,日行五周,天氣復始於一刻,所謂一紀也。是故寅午戌歲氣會同,卯未亥歲氣會同,辰申子歲氣會同,覽巳酉丑歲氣會同,終而復始。
帝曰:善。夫子言可謂悉矣。然何以明其應乎。歧伯曰:昭乎哉問也。夫六氣者,行有次,止有位,故常以正月朔日平旦視之,覩其位而知其所在矣。運有餘,其至先,運不及,其至後,此天之道,氣之常也。運非有餘非不足,是謂正歲,其至當其時也。帝曰:勝復之氣,其常在也,災眚時至候也,柰何。歧伯曰:非氣化者,是謂災也。

六氣的名與次弟,隱約透露了它們為什麼內容。字典也有解釋:
風:八風也。東方曰明庶風,東南曰清明風,南方曰景風,西南曰涼風,西方曰閶闔風,西北曰不周風,北方曰廣莫風,東北曰融風。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从虫凡聲。
風:敎也,佚也,告也,聲也,河圖曰風者天地之使。元命包曰隂陽怒而爲風。
熱:溫也。从火埶聲。
溼:幽溼也。从水;一,所以覆也,覆而有土,故溼也。
幽:隱也。从山中𢆶𢆶亦聲。
壅遏不通曰幽。
火:燬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
燥:乾也。从火喿聲。
寒:凍也。从人在宀下,以茻薦覆之,下有仌。

以現今知識來看,六氣是:
封閉系統的溫度、壓力、溼度 三個變量,以及 增加、減少 二種變化。
古人把大自然一個周而復始的六種變化結果面貌依序稱為:風熱火溼燥寒(主氣)、風熱溼火燥寒(客氣;先三高後三低)。也就是六氣。基於天人相應,人體也會受六氣影響而作出調適。

鬼臾區曰:寒暑燥濕風火,天之陰陽也,三陰三陽上奉之。
帝曰:寒暑燥濕風火,在人合之柰何,其於萬物,何以生化。
帝曰:善。寒濕遘溝,燥熱相臨,風火相值,其有聞乎。
歧伯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氣,金木水火土運行之數,寒暑燥濕風火臨御之化,則天道可見,民氣可調,陰陽卷舒,近而無惑,數之可數者,請遂言之。
凡此厥陰司天之政,氣化運行後天,諸同正歲,氣化運行同天,天氣擾,地氣正,風生高遠,炎熱從之,雲趨雨府,濕化迺行,風火同德,上應歲星熒惑。
帝曰:上下周紀,其有數乎。鬼臾區曰:天以六為節,地以五為制。周天氣者,六朞為一備,終地紀者,五歲為一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氣,為一紀,凡三十歲,千四百四十氣,凡六十歲,而為一周,不及太過,斯皆見矣。

寒熱是溫度的變化;燥溼是溼度的變化;風火是壓力(氣壓)的變化。風是壓力高、火是壓力低。

黃帝問曰:風之傷人也,或為寒熱,或為熱中,或為寒中,或為癘風,或為偏枯,或為風也;其病各異,其名不同,或內至五藏六府,不知其解,願聞其說。歧伯對曰:風氣藏於皮膚之閒,內不得通,外不得泄;風者,善行而數變,腠理開則洒然寒,閉則熱而悶,其寒也,則衰食飲,其熱也,則消肌肉,故使人怢慄而不能食,名曰寒熱。風氣與陽明入胃循脈而上至目內眥,其人肥則風氣不得外泄,則為熱中而目黃;人瘦,則外泄而寒,則為寒中而泣出。風氣與太陽俱入行諸脈俞,散於分肉之閒,與衛氣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憤而有瘍;衛氣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癘者有榮氣熱胕,其氣不清,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癘風,或名曰寒熱。
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腦風;風入係頭,則為目風眼寒;飲酒中風,則為漏風;入房汗出中風,則為內風;新沐中風則為首風;久風入中,則為腸風飱泄;外在腠理,則為泄風。故風者,百病之長也,至其變化,乃為他病也,無常方,然致有風氣也。
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諸寒收引,皆屬於腎。諸氣膹鬱,皆屬於肺。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諸熱瞀瘛,皆屬於火。諸痛痒瘡,皆屬於心。諸厥固泄,皆屬於下。諸痿喘嘔,皆屬於上。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諸痙項強,皆屬於濕。諸逆衝上,皆屬於火。諸脹腹大,皆屬於熱。諸躁狂越,皆屬於火。諸暴強直,皆屬於風。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於熱。諸病胕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









(溼度高低)是太陰陽明,寒熱(溫度高低)是少陰太陽,風火(壓力高低)是厥陰少陽。古人說 互為表裡。
太陰陽明有問題,可以看成是問題?
少陰太陽有問題,可以看成是寒熱問題?
厥陰少陽有問題,可以看成是風火問題?
或許可以由這角度去看問題。
解決方案呢?也就有了另番風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