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7日 星期五

(十三)後記

後記

”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是孔子說過的話。後人除據此認為孔子老而好易之外,還去考證孔子究竟是四十八、九學易,還是五十二、三學易。更有人改為:加我數年,五十以學,亦可以無大過矣。這句話中的 ”五十” 若釋為年齡,於文意不合。我的看法是:讓我多活幾年,透過瞭解五十來學習周易,應該就能體會其中的真義了。類似的字眼也出現在繫辭上傳: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不過還是有人硬要改為 ”大衍之數五十有五,” 主要是因為都把五十當成數字,而由一至十這天、地數(奇、偶數)相加等於五十五,實在想不通為何要少五。假如五十不是指數字而是指一門學問,那麼是不是又可解釋了呢?什麼樣的學問能適用在 ”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同時也適用在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呢?我的看法是:洛書、河圖。說文解字p.88:十,數之具也。一為東西,”豎一” 為南北,則四方中央備矣。這不就是河圖之象嗎?說文解字p.738:五,五行也。從二,陰昜在天地閒(間)交午也。X古文五如此。所以五的本字是X在二之間,而五的古字則是X。如果我們把X釋為四維之象,而四維的存在必代表四時的存在。因此X就是洛書之象。周易和河圖、洛書有關嗎?南懷瑾先生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由漢魏伯陽周易參同契中,悟出坤卦卦辭、六爻爻辭是指月從朔至望,再到晦的六個變化狀態。他老人家還視此為獨家專利呢!那麼乾卦呢?目前也有人朝天文方面著手,不過,都在東宮蒼龍做文章,還不具說服力。我猜一定和日(日中影長)的變化有關,而且和一年中的幾個時點有關。有心人快研究吧!

前文提到 ”書” 的造字可能有 ”刻畫日影” 的意思。毛筆的筆架,不是三個突起呈山字型,就是五個突起。三墳五典一直都在我們的身邊伴隨著每個人的生活,但是,”百姓日用而不知”,我想,這就是文化吧。

龍的傳人

前文提到龍主賓客是曆法的一部分,而毛筆筆架五個突起的部分正形如一條飛翔的龍。我認為這正代表著:龍,是指看山頭日出定節氣的曆法。古人透過觀察日出,發現一年中太陽由遠處連綿不斷的不同山頭規律的升起,由此制定曆法以利農事。這個方法在世界使用陽曆的各文明普遍存在,但是一旦遷都,這個地理特徵也得跟著遷移。怎麼移動山呢?不如重新造山吧。不論中外,都可看到人為的高大石柱所圍繞而成的祭壇或神廟,就是取代不可移動山的替代品。官這個字就是指屋內的土堆,也就是指人造的山。不論是三官、五官、還是百官,甚至是傳說中夏禹所造的九鼎,都是這個功能。而中國另演進了日中測影這個工具,更方便的制定了曆法。所以我們可以在出土文物中看到大石柱與三圓、五圓並存的遺跡。只要在文字中看到正或政或是,就代表日正,也就是日中測影。後人透過舞龍活動,將龍與圓球融合並保存下來,也真是用心良苦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