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5日 星期五

寧宁是二個不同的字

寧宁是二個不同的字 朱壁修 20141205

寧:願詞也。从丂寍聲。

釋詁:

忥,謚,溢,蟄,慎貉,謐,顗,頠,密,寧,靜也。

豫,寧,綏,康,柔,安也。

釋天:

春為青陽,夏為朱明,秋為白藏,冬為玄英,四氣和,謂之玉燭,春為發生,夏為長嬴,秋為收成,冬為安寧,四時和,為通正,謂之景風,甘雨時降,萬物以嘉,謂之醴泉。

寍:安也。从宀,心在皿上。人之飲食器,所以安人。

寍:古文寧字(玉篇)。

寧、寍 古今字。安也。靜也。

宁:辨積物也。象形。

釋宮:門屏之間謂之宁。

釋宮室:宁,佇也。將見君,所佇立,定氣之處也。

佇:久立也。貯:積也。眝:長眙也。一曰張目也。

宁:辨積物也。象形。這話是什麼意思?从宁 的字都有 長久 的意思,而 宁 字的篆字字形給出了字意的線索!它是現今天文學俗稱的 冬季大橢圓。辨積物,是指:分辨其中的星星。門屏之間謂之宁,是指:宁 框住了可見銀河的最南端,大犬座的天狼星(門,古人房子坐北朝南,門在南方)以及如同銀河屏蔽(屏風)一般的現今御夫座。

clip_image002 clip_image004

clip_image006

2014年12月4日 星期四

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 朱壁修 20141204

很快地先把 立 字給講完,接著把一 的意思從古典文獻上完整的描述出來。

說文解字:立,住也。

左傳·桓公二年: 師服曰:天子建國,諸侯立家。

這可以看出 建 立 二字的不同,建字是: 由無到有,立字是: 由一分為二。

禮•曲禮: 立必正方。

什麼是方?方,併船也。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周易繫辭)。不可方物(國語·楚語)。在水一方(詩經)。

方 就是:同類的東西、並列的、平行的、併成的船:筏。

立必正方 是:立,就是和鉛直線平行的其它直線。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

孔子說:我十五歲向學,三十歲就能自所學分離出,和其並列。

2014年12月2日 星期二

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朱壁修 20141202

續 一,惟初太始

倘若將惟初大始看成惟初、大始,那麼就有:總括全部的開始、由最下方開始畫成圓的終點的意思。

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道立於一 怎麼看呢? 建 立的意思並不完全一樣,(建:立朝律也。) 建 字指新作一個本不存在的,立字指由已存在的分離出另一個。所以,道立於一 乍看之下是不同於 道生一 的。可是,如果我們將視角轉換一下,由結果的一(或說由二去看一)看一的本原,就可以將抽象的道由具象的一中剝離出來(道是生成一的規律和力量)。那麼二者就相同了。

立,住也。从大立一之上。凡立之屬皆从立。臣鉉等曰:大,人也。一,地也。會意。

立字造字就示意了:大立於一(道立於一,見老子……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只是,徐鉉不知此一非彼一,誤以為一是地(天一地二) ,又不知 大非人,由此可見,字的道學在宋時就已消逝了。

道立於一 如何和 造分天地有關係呢?這和圖形圓有關、和陰陽有關、和天地的生成有關、和立字有關、也和离字有關。我們先看离字,在說文解字中,离、離没分別,都指一種鳥。在 玉篇(西元550年前後)中說 離有幾個意思:麗也、散也、判也、两也。曲禮註:離,两也。两相麗,謂之立。這個解釋把一 清楚、完整分為 二 是離、立的意思說的很清楚。在周易中,离卦彖辭說:离,明也。後天八卦离卦在南方火的位置,這也是河圖、洪範說的:地二生火、二曰火。

當圖形圓生成,就可表達一、二的不同。一是圓正下方一點,左半圓上升是陽、上升到頂是天(天,顛也。至高無上。从一大。)右半圓降下是陰、降到底是地。造分天地 說的就是最高點的造(二、天地的分割點),分出了上升的左半圓與降下的右半圓。雖然我們常常用到 造化一辭,但,仍然能分出二者不同,造 出來的是陰屬性降下,因為造出來後就一天不如一天,化出來的,都會經過一個更加完善的過程,因此有著陽屬性、向上。化字从人从匕,就示意了完整的左半圓。

當一個旋轉的圓完成,自會伴生一個向圓心、貫穿圓心的力,同時,這力會相應旋轉圓,此時,就有了形成生命的能力(三生萬物、化成萬物)。

2014年11月30日 星期日

說文解字 一,惟初太始(太極、大始、大極)?

說文解字 一,惟初太始(太極、大始、大極)?

朱壁修 20141130

說文解字 一,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屬皆從一。

說文解字的第一個字是 一。一,是什麼意思?在說文解字中,竟然有四種不同的版本! 許愼所寫的說文解字,現在已經失傳了。我們只能由傳世的幾種主要版本,來看看到底應該是什麼意思。南唐的徐鉉(大徐)、徐鍇(小徐)兄弟都有注解,弟弟在南唐亡國前成書(惟初太極),哥哥則奉宋太宗之命編注校訂成了另一版本(惟初太始)。到了清代,康熙字典改太 為 大 ,成了 惟初大始。理由是:一,經史有大無太。大、太二字同義。二,說文解字也沒有太字。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 則在 一 字引文為 惟初大極,在 二 字注解時說了 惟初大始。究竟是 始 還是 極 呢?在西元1008年成書的廣韻,說:一,數之始也,物之極也。這將 始 和 極 二字產生了連繫。但,我們還需要搭幾座橋才能搞的明白。

圜,天體也。

圓,圜全也。

員,物數也。

古人說:天圓地方。圓示意天。天的形體是圜(圜,天體也。)完整的圜稱為圓(圓,圜全也。)圓字的構字也可以理解為:圓是包括了所有。所有,指的是有形的物與無形的數。圖形圓的最下方那一點,是圓的起點,也是圓的終點。是無形數(陽)的起點,也是有形物(陰)的終點(一,數之始也,物之極也。)這一點也稱為一。

一存在時,圓也已經存在,因為要表述一時,需要用到圓才講的清楚。道立於一說的就是這個。圖形圓,也常被用來形容道,而 大 字更被老子視為 道 字的更精準描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圖形圓,不只表示天,有時候還可以用來表示天、地。(天道左旋,地道右旋。)、(地,元气初分,輕清昜為天,重濁侌為地。)造分天地,就是說的這個情況。值得一提的是:造字在圖形圓的最上方,是天地的分隔點。(造,就也。就,高也。)

說到這還沒完,由於這個圖形圓是轉動著的(圓字、圜字都从囗字,囗,回也。回,轉也。),中國古代哲學家早知道:一個旋轉中的圓,就不只是一個旋轉中的圓!它會同時形成一個向圓心的聚積力,稱為三(二生三、人三為眾)、稱為气(人之生,气之聚也)、稱為人(人,天地之性冣貴者也。冣,積也。冣字發聚的聲,有積的意,因此有聚積的意思。聚是向圓心、積是疊加。)這個新生成的力,不只是生命始源的要件(人之生,气之聚也。)、(三生萬物)同時,它還會維繫圖形圓的旋轉!(沖气以為和。和,相應也。)

clip_image002 clip_image004

始,女之初也。始字不只示意了左半圓陽屬性的開始(爾雅釋詁: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權,輿,始也。)它還有右半圓終極的意思。(无,名天地之始。)這二個意思,都和圖形圓的最下方那一點有關,也就是和一 有關,因此,我認為:惟初大始 是較好的版本。

惟初大始 怎麼理解呢?初,是左半圓起點。大,是由最下方由左而上畫圓,到最高點,反轉向下向右畫圓,直到密合。始,又重新由終點畫向起點。惟,凡思也。凡,冣括也。惟字示意:最完整的思慮後的說法。如果將惟字也包含到一字的解釋中就更妙了:總括所有、左半圓起點、由最下方由左而上畫圓,到最高點,反轉向下向右畫圓,直到密合。又重新由終點畫向起點。

許愼 說文解字 約西元120年

惟初太始 徐鉉(大徐) 說文解字注西元986年

clip_image006

clip_image008

惟初太極 徐鍇(小徐) 說文解字繫傳約西元970年

clip_image010

clip_image012

惟初大始 康熙字典 西元1716年

clip_image014

惟初大極、惟初大始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西元1815年

clip_image016

段玉裁在注解 二 說 惟初大始。

clip_image018

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

這個病,是上不去還是下不來呢?

這個病,是上不去還是下不來呢? 朱壁修 20141111

在傷寒論當中,有討論到兩種完全不同類型但是又非常相似的病,一種叫做痞,一種叫做痓。我說,連張仲景自己都沒有把它完全弄清楚,一般人就更為難了。要弄清楚這二種不同的病,必須要從病名的文字本身下手才作得到。

clip_image002[4] clip_image004[4] clip_image006[4]

不和至是兩種不同的狀態,不,是向上飛,飛到最高點。至,是由最高而降下,到最低點。這兩個是完全不一樣的陰陽屬性。痞所示意的是:不,在上升階段停住了。 痓所示意的是:至,在降下階段停住了。治療痞症,要先把向上被困的氣解開,然後再把他往下帶, 因此都有加上由陽入陰的藥(半夏、栝蔞),也就是由氣入血的藥,也就是經絡裡頭的三焦經到心包經。

治療痓症,要先把向下被困的氣解開,然後再把他繼續往下帶。傷寒論當中的小陷胸湯是治療痞症的藥,大陷胸湯是治療痓症的藥。

clip_image008[4] clip_image010[4] clip_image012[4]

clip_image014[4] clip_image016[4]

弄懂了這些,我們再來看傷寒論當中的原文,就清楚多了。痞證的形成,除了氣在上升階段不通暢被困住外,更多的原因是下得太早。痞證可以看成是太陽病的壞病階段,也比較像少陽病。痓症比較像是太陽、陽明并病及太陰病,也就是降下下不去。弄懂了這些,再加上各種湯的主要功能,就能夠清楚知道痞證以解散、扶上、轉降為主(半夏瀉心湯、小柴胡湯、小陷胸湯、栝蔞桂枝湯、葛根湯);而痓症以解散降下為主(大陷胸湯、大承氣湯)這些道理都和什麼是痞、什麼是痓有關係。

clip_image018[4]

clip_image020[4]

傷寒所致太陽,痓、濕、暍,三種宜應別論,以為與傷寒相似,故此見之。

太陽病,發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痓。

太陽病,發熱汗出,不惡寒者,名曰柔痓。

太陽病,發熱,脈沉而細者,名曰痓。

太陽病,發汗太多,因致痓。

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脈赤,獨頭面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痓病也。

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汗,發汗則痓。

《辨太陽脈證并治下》

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於陰而反下之,因作痞。所以成結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結胸者,項亦強,如柔痓狀。下之則和,宜大陷胸丸方。

《辨不可發汗病脈證并治》

傷寒頭痛,翕翕發熱,形象中風,常微汗出,自嘔者,下之益煩,心中懊憹如飢;發汗則致痓,身強難以屈伸;熏之則發黃,不得小便;灸則發欬唾。

《金匱要略》

太陽病,發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痓。太陽病,發熱汗出,而不惡寒,名曰柔痓。太陽病,發熱,脈沉而細者,名曰痓,為難治。太陽病,發汗太多,因致痓。夫風病下之則痓,復發汗,必拘急。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汗,汗出則痓。

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痓病也。若發其汗者,寒濕相得,其表益虛,即惡寒甚;發其汗已,其脈如蛇。暴腹脹大者,為欲解,脈如故,反伏弦者痓。夫痓脈,按之緊如弦,直上下行。痓病有灸瘡,難治。

《脈經》云:痓家其脈伏堅,直上下。

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几几然,脈反沉遲,此為痓。括蔞桂枝湯主之。

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衝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痓,葛根湯主之。

痓為病,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必齘齒,可與大承氣湯。

問曰:新產婦人有三病,一者病痓,二者病鬱冒,三者大便難,何謂也?師曰:新產血虛,多汗出,喜中風,故令病痓;亡血復汗,寒多故令鬱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難。產婦鬱冒,其脈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堅,但頭汗出。所以然者,血虛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虛下厥,孤陽上出,故頭汗出。所以產婦喜汗出者,亡陰血虛,陽氣獨盛,故當汗出,陰陽乃復。大便堅,嘔不能食,小柴胡湯主之。

【博雅】痓,惡也。【集韻】一曰風病。【正字通】痓證有五,秦越人難經,督脈為病,脊强而厥。張仲景金匱:脊强者,五痓之總名,其證卒口噤,背反張而瘈瘲。

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於陰而反下之,因作痞。所以成結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結胸者,項亦強,如柔痓狀。下之則和,宜大陷胸丸方。

大陷胸丸方:大黃半斤,味苦寒;葶藶半升,熬,味苦寒;芒硝半升,味鹹寒;杏人半升,去皮尖,熬黑,味苦,甘溫。

右四味,搗篩二味,內杏人、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彈丸一枚,別搗甘遂末壹錢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溫頓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為效,禁如藥法。

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數則為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硬,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若不結胸,但頭汗出,餘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也。

大陷胸湯方:大黃六兩,去皮,苦寒;芒硝一升,鹹寒;甘遂一錢,苦寒。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黃,取二升,去滓,內芒消,煮一兩沸,內甘遂末,溫服一升,得快利,止後服。

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湯主之。

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裏,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但結胸無大熱者,此為水結在胸脅也,但頭微汗出者,大陷胸湯主之。

太陽病,重發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

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

小陷胸湯方:黃連一兩,苦寒;半夏半升,洗,辛溫;括蔞實大者一箇,味苦寒。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括蔞,取三升,去滓,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病在陽,應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熱被卻不得去,彌更益煩,肉上粟起,意欲飲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與五苓散。寒實結胸,無熱證者,與三物小陷胸湯,白散亦可服。

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

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字裏陰陽說助祐

字裏陰陽說助祐 朱壁修 20141031

助,左也。祐,助也。

看來由說文解字也看不出助、祐二者有何分別,但是,還是有分別的。

助是自下而上的幫忙,祐是由上而下的幫忙。

許多用法都可證明我的說法,在這就不一一舉例了。為何助字被解為左也?而這個解讀與自下而上有何相關呢?由陰陽圓圖可以很容易看出這一點。

助字从力从且,且是始源的意思。姐字在說文解字中就說:蜀謂母曰姐,淮南謂之社。力也是陽屬性的字,和左半圓相關,力的始源示意自最下方開始向上,所以,我說助是自下而上的幫忙。祐呢?也是幫忙,是由上而下的幫忙,除了从右外還从示。示,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上,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示是天給人看的,是由最上方開始的。

說文解字中並無佐,佑 二字。

左,右二字,段玉裁認為就具有後人新造的佐,佑二字的含義。

而(clip_image002)字所从的(clip_image004)、又二字就是如今認為和方向相關的左右二字,示意的是向上的左半圓與向下的右半圓。黃帝內經說: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

為何左字从工而右字从口呢?和陰陽也有關嗎?有的!工字的上下二橫示意的是:上橫是日中立竿測影夏至影長刻痕與下橫是冬至影長刻痕,中間一豎則是冬至到夏至每日日中影長點所連成的線,因為冬至到夏至日中影長一天比一天短,所以中間一豎是向上走(面對南方觀察),工字示意上半歲日中影長軌跡。而下半歲日中影長軌跡基本上和上半歲一樣,只是向下走。為了區隔工字,就將一豎分為二豎,示意一歲日中影長所有軌跡,說文解字將此二橫二豎符號視為口字。

工、口、王、玉、典、中、圭 都和日中立竿測影有關。

clip_image006 clip_image008 clip_image010

clip_image012 clip_image014 clip_image016

clip_image018 clip_image020 clip_image022

clip_image023

由不同的脈、字看中醫氣血循環

由不同的脈、clip_image002字看中醫氣血循環 朱壁修 20141031

經脈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見。

古代中國人早知身體有二大循環系統,氣循環(脈)與血循環(clip_image003)。二者又合為氣血循環系統,也稱為陰陽。若以一個順時方向運行的圓示意氣血循環系統,那麼向上的左半圓為氣循環,為陽。向下的右半圓為血循環,為陰。

若由現今西醫所理解的身體,血循環早早被其揭露,但是,氣循環卻始終没被注意到。它在中醫被稱為經絡,在西醫眼中只看到組織液。二者相同又不同,西醫看到的是相對靜態的液態組織液,中醫除了這個,還看到液態組織液汽化的流體,也就是氣,氣的流動就是經絡的表現,經絡真實存在於結構與結構之間,肉與肉之間,肉與骨之間,這些組織結構就是它的框架。就如同海洋中的洋流一般。黃帝內經形容它是經脈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見。

氣在組織液中因增溫、減壓而增多,正常的釋壓方式是出汗。氣還會由氣循環進入血循環,閘門為三焦,黃帝內經說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進入血循環的氣被中醫稱為營氣,行進中因減溫、增壓而逐漸成為液態組織液,正常的釋壓方式是排尿。這些液態仍留在血循環的組織液還會由血循環進入氣循環,閘門為膀胱,黃帝內經說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中醫號脈,號的是寸口的動脈(clip_image004),嚴格說起來,按的位置是血循環,但要感受的是氣血循環的整體及局部。我個人形容這是在號經絡對身體的影響,或說,號的是經絡的影子。

clip_image006 clip_image008 clip_image010 clip_image012

clip_image014 clip_image016

2014年10月19日 星期日

濟南行花絮

濟南行花絮 朱壁修 20141019

這次去山東濟南演講,結束後,主辦單位送了我一冊道德經與一册論語。 我翻看過後,收下了道德經,退回了論語。

這本論語的內文都是繁體中文,而且是直行排版的,內頁的材質也很講究,用的是絲帛。為什麼退回呢?問題出在第一段文字,寫的是: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在孔子的故地,見到錯編的論語,是應該拒收的!

千百年來至今,論語第一段文字都是: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雖然被一些不求甚解的人,以悅字通解說字,但原文始終沒更動過。現在去問任何成年人,子曰:學而時習之接下一句?能接的都會讀出:不亦悅乎?但仔細回憶,大多還記得,上課時老師講過:說字通喜悅的悅字!

為何總是說 道、法、術?不懂道理能有術嗎?道理重要?還是術(科技)重要?錯解原文能理解全文嗎?還原作者本意重要嗎?

clip_image002

說文解字:汗,人液也。

說文解字段玉裁注:汗,身液也。

段玉裁錯了!有差別嗎?知道什麼是人,就懂了什麼是汗,才有機會知道為何出汗?為何不出汗?之後,就能治感冒、治瘟疫、治非典(SARS)治依波拉。

這些都和道有關!

2014年9月16日 星期二

要不要排毒?該不該發汗?

要不要排毒?該不該發汗? 朱壁修 20140916

身體有病要不要治?當然要!身體有毒要不要排?當然要!但,該如何排?是該用外力強行排毒,還是恢復自身排毒能力自行排毒?身體發燒要不要退燒?是強行退燒還是把病治好自行退燒?為什麼生病?為什麼中毒?為什麼發燒?弄清楚了就知道該怎麼作了!

若是身體排毒能力仍在,是不是該優先考慮恢復自身排毒能力?發汗就能排毒嗎?出大汗就能排深層的毒嗎?出汗就是耗損,這麼作划算嗎?出汗能治病嗎?是出汗治好了病?還是病好了出汗呢?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說了發汗能治病,但又列了一大堆的發汗禁忌,一大堆的不可發汗,這又如何解釋呢?汗了又燒、燒了又汗,是在治病?還是壞病?為何有些傷寒,熱退、汗出、病瘉;又有些傷寒,燒燒退退、有汗無汗,最後竟成不治?為什麼發燒出汗?為什麼發燒出不了汗?是出不了汗,還是不准出汗?是誰控管出汗、不出汗?

有醫家總結:有汗桂枝,無汗麻黃。對嗎?若是以為麻黃功在發汗,那就錯了!若是看成:有汗服桂枝湯,無汗服麻黃湯。那就看對了這句話。但是,這樣只是第一步而已。

麻黃與桂枝共用強調發汗,若不適合發汗,麻黃多半不與桂枝共用。麻黃功能在:引气入血。與杏仁共用,功在平喘。方中有麻黃、無桂枝,多見功在利小便。

麻黃性味如下

【性味歸經】

辛、微苦,溫。歸肺、膀胱經。

【功效】

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通鼻竅,透疹,止癢。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麻黃湯方:麻黃三兩,味甘溫,去節;桂枝二兩,去皮,味辛熱;甘草一兩,炙,味甘平;杏仁七十箇,湯去皮尖,味辛溫。

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發汗則愈,宜麻黃湯。

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主之。

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乾不得汗,嗜臥,一身及面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小差,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無餘證者,與麻黃湯;若不尿,腹滿加噦者,不治。

麻黃的功能,如同由左半圓三焦經的位置,帶到心包經位置(由气入血),甚至可達肺經、膀胱經。

clip_image002

這圓圖,可視為气血循環圖。當受了傷寒,左半圓气循環受阻,生命體開始發熱,增加气的量。若是不嚴重,就出現低熱、有汗症狀。嚴重,就出現高熱、無汗 症狀。嚴重與否,在於是否有足夠的气進入到血循環。若有,則可透過出汗,在气循環釋出多餘的气。若是不夠,就會不准出汗!並繼續增溫,使有足夠的气,能進入右半圓血循環。若有,那麼生命體就會准許气循環出汗、散熱。若是血循環气過多,也會透過利小便方式,釋放多餘的气。

一代大醫郭生白先生在解釋溫病麻疹時說了瘟病最需外解,最忌发汗。就在說明:疹必須透過完善的气入、出血循環。不可增溫太過。

郭生白講透疹:

你說吧,“郭老您好!請問‘透表’這個方法也能出汗嗎?”這個透表啊不能出汗。吳鞠通自己說,你看他怎麼說的,他說:“瘟病最需外解,最忌發汗。”這是吳鞠通不好懂的地方也是最精闢的地方。太精闢啦!別人說這是什麼話?怎麼最需外解還最忌發汗呢?在鄉村裡民間的醫生治麻疹,“別出汗呢,出汗就淹死啦。”聽聽,他這個話說的太粗俗太無理。但是有一個,別出汗呢,出汗就死啦,把那個淹下去啦。為什麼他不知道?他看見的是現象。今天我給你講透表,我這個人有個毛病,我要看書跟走路一樣,有個擋著我的地方我弄不開我不往前走。我就領悟了這一點,為什麼瘟病要外解而且最忌發汗?這吳鞠通這個話說的太精闢了!他多麼精闢,他沒有認識到本能,這是他那不足的一點。

“透表”這兩個字啊也很好!“表”是什麼呀?表面。“透”是透出來。汗不能叫發汗,發汗是從汗腺排出去,他呢是透表,他為什麼忌發汗?這個表不光是汗腺呢,有一些微迴圈在表面呢。他這個毒啊就要從血液裡面分離出來,從微循環裡排出來,起一個小丘疹,出來丘疹乾燥脫落,見過麻疹的人我一講就明白,沒見過也不要緊,見了你再明白,他吃藥幹嗎呀?我告訴你他可不是讓你發汗,他也不太清楚,我斷定他不太清楚,為什麼呀?他要太清楚了以後啊他這張方子還要好,他知道不能發汗還得要從表面出來,你看他用的什麼藥啊?牛子,這個牛子,本草上因為這一點他寫著啊它能發疹,它為什麼能發疹啊?趕到了我這裡我有點變化,我用了一些破血、活血的藥效果特別好。頭一味是牡丹皮,銀花、蓮翹是要用的,牛子是一定要用的。但是我用的桃仁、紅花、牡丹皮、紫草,我把他那個方子一改效果比他那好的多,為什麼呀?我明白這個理,它是從血液裡往外排,血液裡頭包括微循環的往外排。這個微循環呢不是光是這個表面,我可沒見,我聽見我的老人說,連腸子內部表面都出診,連肺都出疹子,不光是表面。為什麼怕發汗?一發汗就淹死了,不是淹死是一發汗就出不來啦,為什麼呀?一發汗體液尚失血液濃度增高,這個血液的迴圈就困難啦,這個毒啊再分離出來就出不來啦,必死!一定要用活血的藥,用涼性的活血的藥,要用不出汗而是要走表的藥。只一吃只要一出汗他這個身體就好了,大吉大利的現象,保持那個身上越來越多越來越多,從發燒一開始,一天兩天,第三天你見皮膚下,沒出來你拿鏡子一照見皮膚下一片小疹子還沒出來呢,你就給他藥吃,往外活血、透表,到第四天出來了,到第五天多了,第六天最多這不要緊,保持這個陣頭讓它往外發,別一看見發高燒就害怕,看一身疹子嚇傻了。退熱吧,一退就死。啊,保持著啊,摸摸皮膚變光光溜溜就行,有點發澀還有一點疹子,有點潮氣寒氣了,光溜就不行,趕緊的要透表,一摸皮膚是發澀的疹子出來啦,稀稀拉拉的都出來啦,腳、手、手心、腳心都出來啦,全了,保持著,不要有冷風刺激,空氣不要太乾燥,你要通風,通風還要怕風,怕風吹,一吹皮膚發緊就回去了,立時就高燒,趕到第四天過去,第五天這個人呢,我說孩子吧,這孩子精神也比較顯好啦,疹子出來啦,第五天是這樣,第六天又好一些,七天八天九天,到第九天沒有了,孩子玩去啦。屋裡多呆幾天,如果說出去的早了,疹子都還沒有完全排出來,你就出去玩或者就有冷風刺激,有一部分都沒出來。出什麼毛病啊?出一身疙瘩,癢吧,一看治不了了,尤其這麼,要是見風早了回的太快就出這個毛病,你要如果多在屋裡呆兩天了,排好了什麼事都沒有了,常常發生的是什麼呀?死!肺炎!為什麼呀?他向外排的時候啊肺也得向外,咳嗽,有時候還下痢,下痢不要止痢,咳嗽不要給他吃鎮咳的藥,只要是對抗的藥都不行,吃一點清淡的吃一點流動性的食物保護著他,只要身上摸摸發澀,那是個程度,唉!就這幾天,從一發燒到好病九天。他就九天,一個週期過去啦。死的人都是在出不來必死。

我有一個同學也是個醫生,在那個地方是院長,他那孩子發燒,我那個孫子也發燒,流行阿,麻疹啊,他那個孫子跟我那個同歲,我那個上三年級他那個上二年級,我那個提前兩年上學,同時這一天都發燒,個人治個人的唄,他也不找我我也不找他。我的一張方子,升麻、紫草、赤芍、銀花、蓮翹,吃吧。一發燒就開始吃,到第三天疹子就出來啦,到第四天第五天開始就見好啦,到底六天七天就玩兒起來啦,他那個第四天死了,我一聽說死了非常的難受。

這天晚上有個孩子發燒我去了,他也在那裡呢,我說哎喲!你在這兒你怎麼還叫我呢?我呀,我那個孫子死啦,我一看到這個我就害怕,哎呀!我說我得回去,我說了說、說,不說那個,說這個孩子,我給你開個方子吃了就好,“三黃湯”這孩子發燒抽風、肚子挺大,一通大便就好啦。他說“你別走”,他說咱倆說說話,我說我不和你說,他就拽住我“怎麼了你就不和我說話?”我說我怕跟你說話,“唉!你說我這個孩子到底是什麼病啊?”我說我最怕你問這個,麻疹唄!什麼病啊?“沒出啊!”我說出來不就好了嗎?沒出才死啦。“哎呀!我什麼藥都是用的最好的”我說進口的唄,“是啊!”我說那你就死的快點唄!“怎麼回事?”你不是退燒嗎?“哎呀!不是、不是、不是、絕對不是!那可不是,絕對不是!”我這個人有個毛病,好勝。我說你要說不是,明天咱倆刨開這個孩子看看,他一身疹子。“別,一個也沒有。”我說,這個疹子啊,有一個特徵,死了也都得出來。你看看他要是沒有疹子,我輸給你什麼你說吧,要是刨開了以後有疹子,我告訴你,今後見了疹子千萬別給退燒了,趕緊的吃藥往外透疹,現成的方子。“是嗎?”我說是。我趕緊走,說什麼我也不想跟他再說別的了,這是夜裡臨晨兩點。趕到第二天中午他找我去了,“你說對啦!”我心想,你一定是偷著去看啦,“你說對啦!”我說我錯不了。“哎呀!我叫你一聲就好啦。”我說,你看看,我最怕你說這個,你要叫我去啊,我說給你,你比這樣還難受。“為什麼呢?”我說你要叫我去了,你那一群大醫生都帶著大高帽,我說趕緊的停,統統的吃中藥,你們幹嗎?你絕對你們不會聽我的,你們要不會聽要再死了更難受了。這麼著還差一點,不敢說好一點只能說差一點。麻疹就這麼回事。為什麼不能出汗?一出汗體液一尚失,血液濃度增大循環降就困難,相對困難,出不來啦。絕對是忌汗,但是又必須是從表出來。這個問題咱就說到這裡。

“我請問一下,在發病初期有疹的話是?”你請坐,你這個話說的太高明了,這孩子一發熱你就知道他是麻疹而不是感冒,你呀,你掌握了這個呀,你在這一大群的醫生你是鶴立雞群,這是最難的一點,感冒你先認識了,把這幾種感冒你先認識了,然後我才能跟你說麻疹什麼樣,腦炎什麼樣,聽明白了嗎?你要感冒也不知道,我跟你說半天也沒用。“感冒初期不也發燒嗎?”對呀!“行啦,說說感冒吧,您就簡單的給我們說說”這一天把一部《傷寒論》全說了?我呀,最後啊我把方子提前發表行不行?讓天下人知道該怎麼著,好不好啊?“好!”天下人都知道怎麼著保護這個孩子別在吃這個苦頭。“麻疹和普通感冒是不是可以這樣來區分,就說如果是孩子他有怕冷的現象,因為傷寒嘛,傷寒它肯定是有畏寒的表現,一蓋被子什麼的他會好一點,但是如果是麻疹的話可能他是怕熱的,他是屬於實火”你這是經驗呢你還是揣測呀?“揣測”錯啦,千萬不要揣測,這就是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可不能揣測,因為你這一揣測要是錯了,那可不是你一個人的事啦,那個生命絕對的不允許去揣測,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那老師可不可以這樣說,比如孩子要發燒的話,我不管是什麼引起的發燒,我都不採取降燒的方法。”你太聰明了!我根據什麼說你太聰明呢?我心裡呀,我休養了這麼些年我就想找一個這麼個方法,甭管是感冒甭管是麻疹,哪怕是腦炎還是傷寒,別管是那個,有這麼一張方子,一張模糊方子哪一個吃了都行。如果是麻疹,你一天吃這個方子、兩天吃這個方子、三天吃這個方子,就越來越明顯,哎喲!不出毛病,要是感冒的也越來越知道,這是感冒也沒出毛病,要是有這麼一張方子,我就老在想要是有這麼一個方法,就你說的這個那多好啊!對不對啊?有!“老師,孩子發燒有點眼淚汪汪的”那感冒也有啊,那鼻涕、眼淚、嚏噴、咳嗽感冒也有啊,那麻疹也有,它完全是向外排的,咳嗽是肺的向外排,嚏噴也是肺的向外排,眼淚也是向外排,下痢、拉稀屎也是向外排,一切都是向外排異的一種勢力。你就記住千萬別退燒,這個感冒可不忌透表,對不對呀?這個麻疹可是它是忌發汗,不治就好辦了,給你一條路。“感冒是發汗透表都可以”對了!透表就多吃兩付,你要是吃對了一付就好了,你要是透表不太盯對就多吃兩付,輕的也好了,重的你認識了感冒再給他感冒的藥吃。但是,你必須向那位大夫一樣懷疑上他是麻疹了,恐怕錯了可以使這個方法,以這麼一張方子。

那一天不就有一個聽課的說麼,我說發燒一定別退燒,他忍不住了,他說“那瞪著眼看著啊?”他有點失態,當然這種失態我很接受,我不認為是不禮貌,“你說那怎麼著啊?這麼不行那麼不行,瞪眼看著啊?”我說你別著急,我沒說你瞪著眼,我也沒說你看著,我下半句還沒說呢,“啊,你說吧”我下半句是說不瞪著眼也不看著,治病吧趕緊的快點治病,治病病好了不就不傻了嗎?我不知道他聽懂沒有,那合著只能發燒知道退燒不行也退燒,就是因為不等著眼看著要退燒,沒別的方了嗎?不是啊!方多著呢!就是不能退燒,看什麼病用什麼方吃了就好了嘛!“透表這個方法呢,他這個病是屬於什麼樣類型的病?”外源性疾病啊,不是說了嗎,麻疹由什麼引起啊?麻疹病毒引起的。腦炎也是這個樣子,那開頭也是這個樣子,也不能夠發汗,也只能透表,最後腦炎也是出來個紅點淤血點,那也是往外排的。西醫一看這個啊,腦炎!證明這個是腦炎,其實那一出來就好了。“在吳鞠通之前怎麼辦?”在那時候啊,我見了一個史料,是說北京的,一句話你聽聽,“九門出櫬日夜不停”知道是什麼嗎?“櫬”就是棺材的意思,就是九個門日夜不停地往外抬棺材啊,那溫病流行啊,為什麼出來了《溫病條辨》?就是在乾隆年間流行急性傳染病,死人太多了,用大鍋熬藥誰來誰喝。九門出櫬日夜不停,你說死多少人呢!由於死人死的,醫生由不知到知才寫出了《溫病條辨》。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的序言我肯定不是他自己寫的,是後人給他加上的,借著他的名給他加上的,那個文風不對,聞著那個味我一聞著就不是那個味和《傷寒論》,可不是別人寫的嗎?那時候流行傷寒,只有流行起來以後,醫生才能認識才能研究才能有方法。

比如麻疹九天結束——3天發燒,3天排毒,3天結痂。治療斑疹傷寒,最好的成績是13天結束病程。

看了之後,還敢隨便發汗嗎?還敢勸人吃薑治百病嗎?還敢說出汗治百病、排百毒嗎?

當下正流行的伊波拉病毒,在發病初期,表現為太陽病症狀。後進入陽明病階段,成為生死分野。若能出疹,則病瘉,若出不了疹,就全身出血而亡。知道中醫能治伊波拉了吧?知道治伊波拉該透表吧?知道治伊波拉不該發汗吧?

由溫度與壓力看气

由溫度與壓力看气 朱壁修 20140916

气,雲气也。人體中气的周而復始運行,是健康的基本態。若是气的運行出了問題,就會生病。內經上說:百病皆生於气也。就是這個道理。

人身體內有气嗎?莊子說:人之生,气之聚也。正气歌:天地有正气,雜然賦流形。內經中談到气的內容,都決定了生命體的好壞。所以道家、中醫才會那麼重視气。

把气理解成能量,是一個盲點。气,有它的物質基礎,气,就是組織液中气化的流體。而這些气在流動時的主要幹道,就是經絡。內經說:經脈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見。經絡就存在人體各種組織、結構的縫隙之間,就如同書畫的留白,雖無墨色,但也是整體的一部分,甚至,由它決定整體的好壞。

气,可由許多物質化生。气的組成也很多樣化。但是,若僅考慮某個時間的密閉系統,組織液的狀態就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對於組織液而言,溫度、壓力是調控飽合蒸气壓的男女主角。因為溫度愈高,液體气化量愈大;壓力愈大反而气化量愈小,所以,我們不妨把壓力視為陰,溫度看成陽。陰陽的互動,就決定了气的動態穩定。內經說: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於風雨寒暑、陰陽喜怒、飲食居處。又說: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這些,都可以看成是溫度與壓力對气的影響。

生病就是气的運行受阻(傷寒,指的是各種令气運行受阻的因素。傷寒卒病論,就是傷寒造成疾病論;傷寒雜病論,也是說傷寒聚攏形成疾病。),主要分為二種:一是气運行無力,二是气運行過激。二者各有不同表現方式,也有不同調控方式。气運行無力的調控,可以升高溫度,也可以減低壓力,這都可使組織液气化量增多。這也是生命體比較拿手的項目:發燒與休息。溫和一些的表現方式,則是組織液气化量增多,及運行路徑通暢。練對的气功,就是比較有效率既提昇气的量、又使气運行路徑通暢的作法。它還強調極少耗能,這是減低壓力(放鬆)產生的效果,也是放鬆可以治病的原因。當然,練的氣喘吁吁、練的大汗淋漓、練的全身痠痛、練後疲憊不堪,就不會是好气功。

2014年7月4日 星期五

圓為一

圓為一 朱壁修 20140704

圓,圜全也。囗,回也。回,轉也。員,物數也。一,惟初大始(極),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一,數之始也,物之極也。)圜,天體也。全,完也。

clip_image002 clip_image004

天圓地方見於道家、儒家典籍,外圓為天,天的本體稱為圜,完整的天體(周而復始軌跡)稱為圓。

clip_image006 clip_image008 clip_image010

clip_image012 clip_image014

只是一個圓還不夠,這個圓得在運行中,而且,一直在周而復始的運行中,這可由外圍的囗字字意得知。當只是一個圓時,這圓可稱為天、可稱為一(道生一),而當這圓分成左右二半圓時,天就只是向上的左半圓到頂(天,顚也。至高無上。从一大),地(地,元气初分,輕清昜為天,重濁侌為地。萬物所敶列也。)是降下的右半圓到氐(氐,至也。本也。)這裏要停一下,地這個字示意的是比土還要陰屬性,也就是指在壤土下的岩盤。而和天字對應的字,較像的有立字(从大一)及氐字(从氏一),立字和天字在字形上是完美互補,但立字字意為陽屬性,因此不合,而氐字的氏示意向下崩落、分散,較為合適。圓等於一只有在最初始時如此,有些像是當今大爆炸學說的起始奇異點,包含所有,無從分割。

clip_image016

如何理解說文解字第一字呢?一,惟初大始(極),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我的解讀很簡單﹕在開始之初,道站在圓的最低點,然後開始行進(畫圓),到了最上方稱為天、到了最下方稱為地。這麼周而復始一遍又一遍的運作著,就產生了生成萬物的力量。造字示意的是人為的生成,分字示意的是整體的解散。造分天地還說出了先有天後有地!但,一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一有全部、完整的意思,還有極點(起點、終點、轉折點)的意思。天字的一示意左半圓向上的極至(完整向上的終點)﹔氐字的一示意右半圓降下的極至(完整降下的終點)。立字的一示意有所為(陽屬性)的起點。老子也說一﹕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這裏的一都可看成周而復始的起點、極點、轉折點。一,數之始也,物之極也。

什麼是大呢?為何天字、立字都和它有關呢?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焉。許愼引用了老子的話,但,沒能說清楚。在老子同篇中前面一段話才是重點,我來好好講一講﹕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焉。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說的很清楚,道是自然運作規律的字(表象),大是自然運作規律的名(功能)。大該如何描述呢?老子也畫起圓了﹕由正下方開始畫一順時方向運行的圓,畫出向上的左半圓,這叫大曰逝(逝,往也。往,之也。之,出也。出,進也。進,登也。)畫到極至,這叫逝曰遠(長,久遠也。遠,遼也。)接著轉而向下畫出右半圓,這叫遠曰反(反,覆也)!反者道之動。動是由高而低的運行,作是由低而高的運行。作,起也。反字从厂又,示意了左半圓走到最高點後轉而向下繼續運行。

clip_image018 clip_image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