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3日 星期二

讀墨子有得

 

讀墨子有得 朱壁修 20110822

墨子墨經又稱墨子,是墨翟的著作,或許是中國極早期的數學定理及物理學著作。由於它成書早,可以讓我們看到約當春秋末期、戰國初期的人對文字的認識,又由於涉及基本數學及物理學,所以,字的意思可以限縮到相當精準的程度,用它來和說文解字互參,可以得知文字當時的真實本意。

說文解字﹕是,直也。从日正。直,正見也。正,是也。从止,一以止。我對是字的看法,一直以來就是日中測影時,垂直地面的立竿於日中(正)時,太陽、立竿、正南北向圭尺,三者合而為一的現象表述。在墨子中證明了二千五百年前的古人就是這麼看的。證據如下﹕

直,参(參)也。

直是三點成線﹔在直線上必能找到一點介於線上二點之間。

圓无直。

無法在圓上找到第三點落在圓上任二點連成的直線上。

正以懸。

正指垂直線。

說文解字﹕一,惟初大極,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中,內也。內,入也。我說一代表開始前的所有﹔所以,一表示整體、全部。我還說中字代表冬至日中影長刻痕到夏至日中影長刻痕的連線(如同工字)的中分線(如同玉古字,王),而把一歲的日影一來一往重疊的那一豎改畫為二豎,側看後就如同中字。在墨子中證據如下﹕

圓(圜),一中同長也。

圓或球的定義是﹕整體的中點等距。也就是半徑等長的點所成的集合﹔二維平面是圓,三維空間是球(圜)。

說文解字﹕端,直也。我說端還有開始的意思,端午指的是午的開始,也就是夏至日。墨子中證據如下﹕

端,體之无厚而最前者也。是无間也。

體之无厚而最前者也。體就指現今之三維體,體之无厚就指現今之二維面,幾何原本說面的邊界是線、線的邊界是點,換成古中國文言文就成了﹕端,體之无厚而最前者也。而最前者 就衍生了端還有開始(結束也算)的意思。還有一點相當有趣,端是中國數學中的點,但仔細看又和西方數學不盡相同。西方數學的點強調一個整體不可分割的概念(點是不可分割的),但古中國認識的端(或點)指的卻是三個零距離、零體積的組成物形成不可分割的整體。端,是无間也。是指直線上三點,雖然墨子中說明端時用了以直線對半分割一直到不再能分割時就是端(同幾何原本),但卻沒說死端是一,甚至留下想象空間告訴我們﹕端是三!說文解字對間字的解釋是﹕在二主體中插入第三者。所以,无間指二主體中插不進第三者,只是,這主體與第三者到了數學中都成了不具體積的點時,就可三者都合而為一了,所以才說﹕端,是(三點成線)无間也。幾何原本似乎只取无間 的意思,少掉了 是 的部分。另外,我不由得想到我在釋讀道德經第一章時的天才發明﹕用想像力去放大、分割位於圓正下方那代表開始又是結束且不可分割的那一點,變成左半部是有、右半部是无,而包含有、无的這個想像圓又稱為玄。想不到,老祖宗早就是這麼想了!另外,在道德經第四十三章提到﹕无有入於无間。更證明了老子、墨子、我的釋讀是一致的。更有意思的是﹕開始(端)就是三的這個概念在道德經中也是一樣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看來,一、二只是為了描述三而想象出來的狀態了,你說,中國古人的哲學思維多麼另類!又是多麼高明!

攖,相得也。

攖指的是互相占有部分的對方。

次,无間而不相攖也。

次指的是零距離且不互相占有,也就是數學上相切的意思﹔或交集是零體積的點。

有間,中也。

有間指可在內部作等距分割。

間,不及旁也。

間指插入的第三者距二主體仍有空隙。

離,間虛也。

離指二主體相距遠﹔或是﹕在二主體中插入的第三者是虛的(離卦?)

力,形之所以奮也。

力指加速物體運動狀態之所需。

挈,有力也。引,无力也。

挈指向上的力。引指向下的力。說文解字﹕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提,挈也。挈,懸持也。所以,神是在圓正方那一點、向下走﹔祇是在圓正下方那一點、向上走。

2011年8月15日 星期一

說說 道、德

 

說說 道、德 朱壁修 20110815

道、德 二字因道德經而廣為人知,又因為具有崇高的形象使人摸不著底。古人造字時,基本上已經把字的意思都放進去了,我們只要仔細體會就可以明白。道,所行道也。从辵从首。一達謂之道。歷來都理解為走的路,只是,這個說法不够精準、完備。上古哲人把萬事萬物運作的本質視為周而復始的循環,並用一個順時方向運行的圓來表述這個抽象的概念,這個運行中的圓被稱做恆(或常),而推動這個圓運行的力量及規律被稱為道。道字从辵表示周而復始的運行,从首表示始源,若以當今西方物理角度來看,道就是愛因斯坦、霍金所追尋的統一場,也就是萬事萬物為什麼這樣、為什麼那樣的理。道家就是一個探究大自然運作的術。

德,升(登)也。从彳悳聲。悳,外得於人,內得於己也。从直从心。直,正見也。(是,直也。从日正。)(又在墨子墨經中提到﹕參,直也。)直是三點成一直線的意思,所以獵户座腰帶三星在中國為參宿。悳字从直从心是什麼意思?心是南方火(心還代表神、代表大自然運作的規律及力量),直指的是三點成線,而在測天文時,正午時的太陽與立竿及地下的圭尺(正南北向)三者合而為一,是,直也。从日正。就是這個意思。所以,直也和南方有關,可是,和南方有關是什麼意思?在這圓中,南方就是圓正上方的點,它有陽極至的意思,代表突顯、豐富的意思。悳,外得於人,內得於己也。表示確定知道(不管由人告知或自己領悟)。那麼,悳加上彳字成為德字就表示在行道。彳,小步也。相對於行字(行,人之步趨也。从彳从亍。)的另一半亍,步止也。从反彳。彳是陽屬性,是向上的左半圓,所以,德字才有升(登)的意思。但,完整的說法是﹕德字表示知道後去行道﹔也可以說的白話一些﹕瞭解大自然萬事萬物的運作規律後,自身的行為也去配合相應這個規律去做,就稱做德。

由 孔子名丘字仲尼談說文解字該怎麼讀

由 孔子名丘字仲尼談說文解字該怎麼讀

朱壁修 20110814

孔子的名字來由,在司馬遷的史記孔子世家中就交待了二種說法﹕一是生而圩頂(頭頂下陷)﹔二是其父禱於尼丘而得孔子。中國人的名字是很講究的,名是生下後由長輩取的,取什麼名呢?名是什麼意思呢?名不只是稱呼、形容,名還得是根據事物本質的形容、稱呼!字則是長大後根據名所衍生的形容、稱呼﹔所以,名、字二者一定有關連。那麼,去除代表排序的仲字後,孔子名字的 丘、尼 之間有什麼樣的關連呢?

說文解字﹕丘,土之高也。尼,從後近之。若能看出二者的關連,孔子的名字爭議也就不會一拖至今了。正確理解尼字是解題關鍵,從後近之要看成從、後、近、之 是第一步﹔從,隨行也。後,遲也。遲,徐行也。徐,安行也。近,附也。之,往也。從字示意的是﹕主體走在前方,客體跟著主體走,但没定義二者距離多少﹔後字示意的是﹕和從字一樣,但定義出了二者距離相去不遠﹔近字示意的是﹕二者距離幾乎是零﹔之字則是向前方走。所以,尼字示意的是主體與客體由分離態漸成為客體向主體靠近,最後,二者如同一體,繼續前行。丘字指原本一體的土,部分向上隆起的結果,丘字示意的是﹕由一分成二的狀態。

由此看來,丘、尼二字是對偶、互補的關連。

2011年8月14日 星期日

倉頡書

 

倉頡書 朱壁修 20110812

二天前第一次見到倉頡書的報導,先不論其真偽及旁人解讀是否正確,它該是個什麼東西呢?傳說中和倉頡相關的就那麼一件事﹕倉頡造字!倘若倉頡書是名符其實的,那麼,它就會和文字的始源有關係。二來,它共有二十八個字,歷來嘗試解讀的人都在四字一句共七句上作文章,當代亦有人突發奇想說它應是七言絕句才對。如果這是一篇文章,二者的考量都有可能,但,如果倉頡書不是文章呢?

clip_image002

二十八星宿名是最有可能的答案!因為這和許慎在說文解字序中所提的倉頡造字過程相符﹕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偽萌生。黃帝史官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上述都是許慎說文解字敘中所言有關於象、文的字句。文和字不一樣,字是由字根、文、字三者組合而成,所以它可以拆解(解字)而文則由天象而來,是一個整體,只能象什麼就是什麼了,因此,文只能讓人看了覺得因似而是(說文﹔釋,說也)但是,天上只有一顆顆的星星,那有什麼天象或是天文呢?把亮星連成圖案就是天文(文,錯畫也。物相雜曰文)接下來重點來了﹕伏犧是看鳥獸之迹造文,只不過後人全搞錯了!因為這些據以造文的鳥獸不在地上,它們全在天上!它們是﹕玄武(龜、蛇)、蒼龍、朱鳥、白虎。而鳥獸之迹則是﹕北宮玄武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東宮蒼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南宮朱鳥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西宮白虎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因此﹕二十八星宿名稱都是文!沒錯,除了龍、鳥、虎是文外,斗是文、牛是文、女也是文!

在倉頡書中我很容易就看出了類似斗、牛、女、虛 的文字(第二行的第六、七、八、九 字),只是,還有些麻煩﹕由全文看,斗字排在第十六字,該是七的整數倍加一才對,不過這也難不倒我,把第一字放到最後一字去就行了!接著,第二字至第八字應是南宫朱鳥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第九字至第十五字應是西宮白虎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第十六字至第二十二字應是北宮玄武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第二十三字至第二十八字應是東宮蒼龍七宿的前六宿﹕角、亢、氐、房、心、尾。第一字則是東宮蒼龍第七宿﹕箕。

接下來就是用星圖、篆書、金文、甲骨文來和倉頡書逐一比對﹕

南宫朱鳥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

clip_image004 clip_image006 clip_image008 clip_image010

clip_image012

clip_image004[1] clip_image014 clip_image016

clip_image018

clip_image004[2] clip_image020 clip_image022

西宮白虎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

clip_image024 clip_image026 clip_image028 clip_image030 clip_image032

clip_image034 clip_image036 clip_image038

clip_image039 clip_image041 clip_image043 clip_image045

clip_image047

北宮玄武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

clip_image049 clip_image051 clip_image053 clip_image055

clip_image057 clip_image059

clip_image061 clip_image063

clip_image064 clip_image066 clip_image068

clip_image070 clip_image072

室宿 clip_image074 clip_image076

clip_image078clip_image080

clip_image064[1] clip_image082

東宮蒼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clip_image084 clip_image086 clip_image088 clip_image090

clip_image091 clip_image093 clip_image095 clip_image097

clip_image099

clip_image084[1] clip_image101 clip_image103

我把現今星圖倒轉180度來看覺得比較相符(但有些正看較合),也許和我一直懷疑古人是由白天面南站立看竿影,晚上則由白天的立姿直接後仰觀星有關。但是,有些字仍然差異很大,這有二個原因﹕一是星星本來就是點,要怎麼連成線和個人想像力有關,例如﹕同樣的星星可以連成井(井宿)、也可以連成己(倉頡書第二字)﹔胃字在篆書亦可寫成似田字,也可以看成是倉頡書第二行第一字(一横加上、下各三點)。二是古人所看數千年前的星象到今日已有些變化,若求逼真就要用科技還原數千年前的星象才對!

透過倉頡書,希望能敲醒那些獨自創作的考古者,中國上古文化和天文是密切相關的,中國文字的起源和天文是密切相關的,古人都有講過,不只要多看書,還要仔細看!

為什麼不按順序排呢?也許是不想讓人輕易看懂﹔只要改動一字就能起這效應。

為什麼要改東宮蒼龍的最後一宿?我覺得裏面還有東西!若我的猜想得到證實,那麼,倉頡書就不晚於漢初年,甚至可上溯至西周初年,這真要好好考證了!

為什麼埃及、中國文字有些極為類似?都看的是一樣的星空、描繪出類似的圖案,不就是最好的答案嗎?誰說非得是誰教給誰呢?篆書的女 是根據距今六千年前的天象所繪出的,誰說中國文字只有四、五千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