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日 星期四

實事求 似 的 象 文化

實事求 似 的 象 文化            朱壁修  20190801
象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個核心特點。天文、曆法、周易、黃帝內經、中國文字、哲學思維,都充滿象文化。象文化是一種 實事求 似 的思維,目前西方的科學,則是一種 實事求 是 的思維。
形、事、意、聲 皆可象,非獨形也。壁修
劉歆《七略》︰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養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周易
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懮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補過也。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說文解字
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
於是始作《》八卦,以垂憲象。
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
》曰:「予欲觀古人之象。」言必遵修舊文而不穿鑿。

示: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从𠄞。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
效:象也。从攴交聲。
曆:厤象也。从日厤聲。《史記》通用歷。
佀(似):象也。从人聲。
像:象也。从人从象,象亦聲。讀若養。
形:象形也。从彡幵聲。
幵:平也。象二干對構,上平也。凡幵之屬皆从幵。徐鉉曰:「幵但象物平,無音義也。」
水:凖也。北方之行。象眾水並流,中有微陽之气也。
(支流流向主幹,注入後,主幹水量多,水位增高。)


火:燬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
火象火山噴發形,融岩先上後下,所過之處盡被其毀(燬)。



雲:山川气也。从雨,云象雲回轉形。
土: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物出形也。
(下橫象岩盤、地殼,上橫象表土,中豎象物出形也。)


金:五色金也。黃為之長。久薶不生衣,百鍊不輕,从革不違。西方之行。生於土,从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今聲。



篆文金上部為今(是時。陽極盛),下部為土,左右注(流入容器,在此指大地),象金在土中形。

癸:冬時,水土平,可揆度也。象水從四方流入地中之形。癸承壬,象人足。


由癸字知,高低不同,在高處加標示。壁修注
𠂇又右。





𠂇𠂇手也。象形。
左:手相左助也。从𠂇、工。
又: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𠛱多略不過三也。
右:手口相助也。从又从口。



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
左半圓周向上,右半圓周向下。
差:貳也。差不相值也。从左从𠂹。(不齊當中的低下者;在齊平下,向上看、向上走。壁修注)


未:味也。六月,滋味也。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也。
木: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
屮:艸木初生也。象丨出形,有枝莖也。古文或以為艸字。讀若徹。


木上為屮,上方示義高。木下象其根,標示與高低無關。




象,有南方之義、天之義、日中之義。壁修注
𩞧:晝食也。从食象聲。
象:長鼻牙,南越大獸,三秊一乳,象耳牙四足之形。
豫:象之大者。賈侍中說:不害於物。从象予聲。
(予是天道、大自然規律。若為人偁,必指:天道代行人,天子。)








人希見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圖以想其生。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 。韓非子解老子


升降出入,五行之象也。壁修
書 洪範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黃帝內經
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故無不出入,無不升降。
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帝曰:願聞其用何如。歧伯曰:升已而降,降者謂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天氣下降,氣流于地,地氣上升,氣騰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變作矣。
春、東方、風、木、酸、肝、筋,升聚之象。
秋、西方、燥、金、辛、肺、皮毛,降散之象。
夏、南方、熱、火、苦、心、脈,先升後降之象。
冬、北方、寒、水、鹹、腎、骨,先降後升之象。
長夏、中、溼、土、甘、脾、肉,先入後出之象。
發熱惡風、惡寒,上升無力之象;發熱惡熱,熱盛,當降不得降之象。

帝曰:升之不前,可以預備,願聞其降,可以先防。歧伯曰:既明其升,必達其降也。升降之道,皆可先治也。木欲降而地皛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鬱發,散而可得位,降而鬱發,暴如天閒之待時也,降而不下,鬱可速矣,降可折其所勝也,當刺手太陰之所出,刺手陽明之所入。火欲降而地玄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鬱發,散而可矣,當折其所勝,可散其鬱,當刺足少陰之所出,刺足太陽之所入。土欲降而地蒼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鬱發,散而可入,當折其勝,可散其鬱,當刺足厥陰之所出,刺足少陽之所入。金欲降而地彤窒抑之,降而不下,散抑之鬱發,散而可入,當折其勝,可散其鬱,當刺心包胳所出,刺手少陽所入也。水欲降而地阜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鬱發,散而可入,當折其土,可散其鬱,當刺足太陰之所出,刺足陽明之所入。

故因其輕而揚之,因其重而減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滿者,寫之於內;其有邪者,漬形以為汗;其在皮者,汗而發之;其慓悍者,按而收之;其實者,散而寫之。審其陰陽,以別柔剛,陽病治陰,陰病治陽,定其血氣,各守其鄉,血實宜決之,氣虛宜𤙲引之。

諸厥固泄,皆屬於下。諸痿喘嘔,皆屬於上。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諸痙項強,皆屬於濕。諸逆衝上,皆屬於火。諸脹腹大,皆屬於熱。諸躁狂越,皆屬於火。諸暴強直,皆屬於風。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於熱。諸病胕腫,疼痠驚駭,皆屬於火。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諸病水液,澄澈清泠,皆屬於寒。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

清陽上天,濁陰歸地,是故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綱紀,故能以生長收藏,終而復始,惟賢人上配天以養頭,下象地以養足,中傍人事以養五藏。天氣通於肺,地氣通於嗌,風氣通於肝,雷氣通於心,谷氣通於脾,雨氣通於腎。六經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注之氣。以天地為之陰陽,陽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陽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暴氣象雷,逆氣象陽。故治不法天之紀,不用地之理,則災害至矣。

帝曰:藏象何如。歧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為陽中之太陰,通於秋氣。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髮,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氣,其味酸,其色蒼,此為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其華在脣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黃,此至陰之類通於土氣。凡十一藏取決於膽也。

中醫象文化
發熱是什麼象
出汗是什麼象
惡風是什麼象
惡寒是什麼象
惡熱是什麼象
頭項痛是什麼象
項背痛是什麼象
頸項是什麼象
肩背是什麼象
胸脅是什麼象
腰股是什麼象
脊是什麼象
手是什麼象
足是什麼象
頭是什麼象
天是什麼象
地是什麼象
風是什麼象
雨是什麼象
雷是什麼象
谷是什麼象
雲是什麼象
熱是什麼象
寒是什麼象
燥是什麼象
溼是什麼象
川是什麼象
海是什麼象
喜是什麼象
怒是什麼象
五藏是什麼象
六府是什麼象
氣是什麼象
味是什麼象
厚是什麼象
薄是什麼象
清是什麼象
濁是什麼象
靜是什麼象
躁是什麼象
左是什麼象
右是什麼象
上是什麼象
下是什麼象
素問 陰陽應象大論

平脈法
問曰:
脈有三部,陰陽相乘。榮衛血氣,在人體躬。呼吸出入,上下於中,因息遊布,津液流通。隨時動作,效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觀脈,大小不同,一時之間,變無經常,尺寸參差,或短或長。上下乖錯,或存或亡。病輒改易,進退低昂。心迷意惑,動失紀綱。願為具陳,令得分明。
師曰:
子之所問,道之根源。脈有三部,尺寸及關。榮衛流行,不失衡銓。腎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經常,不失銖分。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二刻,一周循環。當復寸口,虛實見焉。變化相乘,陰陽相干。風則浮虛,寒則牢堅;沉潛水畜,支飲急弦;動則為痛,數則熱煩。設有不應,知變所緣,三部不同,病各異端。太過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見,中必有姦,審察表裏,三焦別焉,知其所舍,消息診看,料度府藏,獨見若神。為子條記,傳與賢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