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7日 星期五

(一)太極圖與先天八卦 - (4)先天八卦是這麼來的

太極圖與先天八卦

-先天八卦是這麼來的

如果我們把八卦最下頭的一爻視為代表熱的陽 ”—“ 以及代表冷的陰 ”- -“ ,另外二爻及三爻代表程度多少,那麼在立春位置的震卦就代表一點點陽;在春分位置的離卦就代表多一點的陽;在立夏位置的兌卦就代表更多的陽;而夏至位置的乾卦就是最多的陽。同樣的在立秋位置的艮卦就代表一點點陰,在秋分位置的坎卦就代表多一點的陰;立冬位置的巽卦就代表著更多的陰,而在冬至位置的坤卦代表著最多的陰。(雖然,我很容易理解震卦的陽較離卦及兌卦要少,以及艮卦的陰較坎卦及巽卦少,但是,為何兌卦的陽比離卦的陽要多,以及為何巽卦的陰要比坎卦的陰要多,就困擾我很久。但是,如果我按照 ”二至、四時、四正四立” 的生成順序去佈卦,就很自然的解決這個問題。

clip_image001

二至陰陽圖

也就是說當只有二至時,我只用一陽爻代表夏至,用一陰爻代表冬至。

clip_image002

四時陰陽圖

而在四時階段必須用二爻才能表達,於是在原本一陽爻代表夏至上再添加一陽爻,在原本一陰爻代表冬至上再添加一陰爻。而新增加的春分屬於陽的上半年,所以用一陽爻在下、一陰爻在上表示,而秋分屬於陰的下半年,所以用一陰爻在下、一陽爻在上表示。

到了四正四立階段就必須用三爻才能表達,於是在夏至及春分原二爻上加上一陽爻,在冬至及秋分上加上一陰爻,而新增加的立春則是屬陽的上半年開始階段,所以最下頭一陽爻,二三爻皆為陰爻;而立夏則因是上半年快結束,所以用一、二爻為陽爻三爻為陰爻表示。同樣的,立秋是屬陰的下半年開始階段,所以一、二爻為陰爻,三爻為陽爻來表示;而立冬則是下半年快結束,所以用最下頭一陰爻,二、三爻為陽爻來表示。這正足以說明 ”陰” 指的是陽氣下沈的現象,陰的多少和陽氣下沈的多少是成正比的。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完整理解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的涵義,以及古太極圖和先天八卦擺放在一起的原始目的。接下來有人發現用八卦來表示冷暖程度(或陰陽變化)似乎也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表達:將冬至畫至夏至這條曲線段下面畫成黑色,一直畫到另一條曲線段為止,這樣也可以粗略表達以上概念,於是就產生了圓內分成黑白兩部分的古太極圖。

clip_image003

太極八卦四正四立圖

clip_image004

古太極圖

概說各類太極圖

說到這裏,似乎該給出一個古太極圖的標準版本:一個可搭配先天八卦或不搭配先天八卦的將圓內分為黑白兩部分的反 ”S” 曲線。正下方是冬至點,也就是黑色部分達到圓周;而正上方的夏至點為半徑(冬至影長)的17%,(春分、秋分點則約為半徑的58%)。當然,這是指觀測者在北緯約33.1度記錄的。

clip_image005

北緯33.1度觀察所繪之太極圖

那麼,為什麼是反 ”S” 而不是正 ”S” 曲線呢?S曲線的方向代表著觀測者認為一年是從正下方開始,接著第二天、第三天…是往左走還是往右走。其實,二者都可以。只是為了不要那麼彆扭(你想想看:當你在觀測時是面向南方,每天看到太陽都是由左經上到右運動,也就是現在說的順時鐘方向,那麼,既然二者都對,為什麼要選一個看起來不順的呢?)當然,如果觀測者在南半球,他就應該會畫成正 ”S”。

clip_image006

南緯33.1度觀察者所繪之太極圖

另一個問題:為什麼冬至點要從正下方開始呢?我認為這就和天人相應有關了。當面對南方觀測時,影子都出現在竿的北方(下方),所以下方和陰有某種連繫。而且,根據觀測所得:竿影愈長愈冷,竿影愈短愈熱 ---- 不管在一天當中或一年當中都是這樣。所以正下方應該是一年中最陰的一天,也就是竿影最長的那一天 ---- 冬至。

寫到這裏就要對其它太極圖所表達的意義提出看法:

1.標準版太極圖:首先它有經過圓心,而且是在四分之一圓時經過圓心,所以觀測者位置位於赤道。另外,這個圖也只能代表半年。由於古中國版圖從未達到赤道,所以這並非中國文化產物(當然我是以太極圖代表日中測影記錄的觀點來看)。

clip_image007

觀察者位於赤道所繪之上半年太極圖

2.正 ”S” 版太極圖---這個圖為明朝易學家來知德引用,但由於原作者又將二十四節氣以順時鐘順序布列在圓周上,所以只能說它是錯的。

clip_image008

來知德引用之錯誤太極圖

3.其它古太極圖---冬至不在正下方,或偏左或偏右。我猜那是將一年的首月置於幾月,再以正月視為一年開始(放在正下方)的結果。這是我的猜測,如果對的話,考古界對於確定古物的年代又多了一個參考工具。例如:商朝。根據馮時先生的考證,商朝將歲首定在現在的陰曆九、十月(陽曆約十一月前後),也就是在冬至前一至二個月,(秦定在十月,和商朝類似。)。若將歲首置於正下方(也就是時鐘六點鐘位置),那麼,冬至點就會跑到左邊一點(時鐘七點鐘位置)。而其它朝代的歲首都定在陰曆十一月以後,所以若將歲首置於正下方,那麼,冬至點就會偏右一點(約時鐘五點鐘位置,如夏朝以及漢朝以後至清朝。)但是正確的古太極圖是以冬至為主定在正下方,但這麼一來就表現不出那個朝代的歲首是幾月(或正好是11月,如周朝)。

clip_image009

北緯33.1度,歲首11月太極圖

忘了提到一點,冬至是看太陽定出來的。古人用的曆法(農民曆)是陰、陽合曆(看太陽的部分是二十四節氣,看月亮的部分是月份和日子。)所以冬至日搭配陰曆的那一天是變化的。大致來說:冬至日始終在陰曆的十一月,而每約三十年才有一次十一月初一是冬至。這一天可是大日子,若再逢五星連珠那就更不得了了(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曜循環一週期,排成一直線)。史記中記載,在漢武帝時就自稱當時是太初曆四千六百一十七年,而太初曆元年就是五星連珠,冬至又逢初一,又是甲子日的大日子。

4 則留言:

mars15 提到...

太極八卦四正四立圖

這個圖大致上與乾南坤北坎西離東的古訣
一致,但是古訣一定沒有問題嗎?
另外,先生有沒有考慮過兩儀平分線是在哪兒?四象的分界線又是在哪兒呢?
如您將子午線與乾坤兩卦的正中重疊.則冬至必然無法得到復卦,如將子午線左方為乾至震逆時鐘向,右方為巽至坤順時鐘向,則乾卦起點位在正南,中心線偏東22.5度,與乾位正南不合.
而四象如乾兌二卦由老陽變來,當夏季巳午未三個月,您的圖並不能吻合.
我認為問題的癥結在乾卦並非正好在正南方位上,而是乾兌二卦的分界線才是正南方位.
兩儀分界線不是子午線或子午線順轉22.5度線,而應是子午線順轉45度的丑寅與未申之間的線,其理由是冬至時太陽由丑30度逆行,陽氣則由南偏西的乾卦未30度逆行.立春與立秋才是陰陽分界線.

朱壁修 提到...

mars15你好!
八卦(一歲八分、日八卦)與六十四卦(八歲在日八卦的不同月相)在我看來是不同的二系統,所以,並不適合用六十四卦(六爻)去解釋一歲的變化。漢儒這麼做並不代表他們是對的,有空可以看看我寫的﹕為什麼是六十四卦?

Unknown 提到...

不懂也....巽卦的二、三爻明明都是陽爻,為什麼是立冬

匿名 提到...

您的太極圖,把冬至夏至連線作為陰陽分界線,雖與古書看法一致,但是我們都知道,冬至為仲冬之氣,其後有小寒大寒之嚴寒氣候,之後才是坤陰之極寒,到了立春,才有一陽來復之象.夏至之後的小暑大暑.才是乾陽極熱季節.而且日纏.日影在黃道圈上是逆時針行,二十四節氣卻是順時針行,您把節氣任意半順半逆配上圓圖,實在不能說明您已經揣摩到了古人的真意.敬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