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9日 星期四

女子與丈夫

女子與丈夫

朱壁修 20100429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第一篇中提到﹕女子七歲…﹔丈夫八歲…。將女人與男人的生理規律分別以七年、八年為分割週期,藉以說明人一生的生長收藏機制。有人曲解丈夫的本義進而推衍出一些歪理,我在這裏也以文字本義給出另一說法給大家參考。

說文解字﹕丈,十尺也。從手持十。這是所有問題的源頭。乍看之下,似乎是說丈是尺長度的十倍,但是,正解是丈是形狀為十的尺,而由丈字的結構為從又(手)持十,就又有了另一意思﹕女媧執方。由東漢壁畫中可看到伏羲手執矩(L形尺)、女媧手執方(十形尺)。所以丈不指男人,反而指女方。丈夫是指丈的夫(女方的夫、男人),一如夫人是指夫的人(男人的人、女人)。另外,習稱的丈人、丈母娘都是妻家的父、母﹔早期稱皇帝的岳父為國丈也同此理。另外,方並不只是圍成框的四方,古人還將十字形也稱為方(十方),而方的本義還可是二平行線(方,併船也),黃帝內經﹕天圓地方,人頭圓足方應之。足指下肢,也就是直立併靠的二腿。

那麼,為何八歲也稱丈夫呢?我的看法是﹕以丈夫、女子統稱生理正常的男人、女人。能結婚的男人就算生理正常,對女人就嚴格一些,要能生子才算生理正常。

clip_image001

2010年4月23日 星期五

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

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

朱壁修 20100423

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沈。這是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的原文,看起來不難,但不容易弄懂。目前的解讀多半掉入病的陷阱,肝氣內變就說肝硬化、肝氣鬱結、肝火﹔心氣內洞就說心神不守、心室心房缺損﹔肺氣焦滿就說肺燥咳嗽﹔腎氣獨沈不好解釋為何病,就說還有一版本為腎氣濁沈,再推衍到腎與膀胱相表裏,小便白濁就是腎氣濁沈的病。要是這些人不那麼清楚病,或許更容易找到答案。

clip_image002

上圖是我從古人意所繪製的陰陽四時圖,由靜態的春、肝,夏、心,秋、肺,冬、腎,對應箭頭方向的動態屬性﹕春、肝(少陽、生),夏、心(太陽、長),秋、肺(太陰、收),冬、腎(少陰、藏)。這麼看就大概知道這句話是在講這個圓的順時方向運轉行為。而違逆了這個規律就造成肝氣內變、心氣內洞、肺氣焦滿、腎氣獨沈。剩下的問題是﹕為何左邊的不正常要說是內變?右邊的不正常說是焦滿?上面的不正常說是內洞?下面的不正常說是獨沈?黃帝內經上說﹕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變、化是二種"和原來不一樣"的用語,化是由靜轉動的不一樣,變則是由動轉靜的不一樣。肝與生相應也就是與化相應,倘若不正常就是變。說文解字﹕內,入也。與春相應的肝氣,正常狀態是生(出,向外、向上的),不正常就用內表示。所以,內變就是生化的反義詞,肝氣內變不特指得了什麼肝病,只是說它不正常了。同樣的,右邊的肺氣正常是向下的,若不正常,就以前一狀態持續(升發到極至,向四面八方舒展)來表示,焦,火傷也。表示陽的極至狀態持續,而滿則是向四面八方舒展的結果(象吹氣球)。腎氣獨沈要解釋通,非得落實到這個圖中﹔在下方的腎(冬),不只有向下的意思,還有向上的開始之意。於是,獨沈表示二功能只具其一,有因無果,也不正常。同樣的,上方的心(夏),也和下方的腎(冬)一樣,是陰陽轉換的始點,只不過它是將向上的轉為向下的,而內、洞都是陰功能的表述(長夏善病洞泄寒中,洞、泄、寒、中都是陰功能–向下功能的表述用語,說文解字﹕中,內也。),所以它欠缺了因,只有果,也不正常。

瞭解這些之後再回去一面看圖、同時對照原文,就知道這句話是在講這個圖而不是特指某些病。為什麼要講這個圖?因為這個圖就是中醫體系思想的基本模型,整本黃帝內經許多地方都圍繞著這個圖打轉。素問陰陽別論第七﹕謹熟陰陽,無與眾謀。可以作為註腳。

2010年4月22日 星期四

肝為罷極之本

肝為罷極之本

朱壁修 20100422

在黃帝內經中對肝的描述很多,最讓人不解的該是肝為罷極之本的說法。主流說法說罷是疲的意思,罷極就是倦到極點。但把倦到極點當作是肝的功能就讓學中醫的人不解,於是就有許多人試圖換個說法詮釋這句話,我也是其中之一。但和其他人不一樣的是,我從罷字的本義著手,只不過如此,就有了不錯的解答。罷,遣有罪也。從网(網)能。倘若只看注釋也只能想到罷免、罷官、作罷等等意思,但若由字的組合來看,就可看出更深一層的涵意﹕約束能力。極的意思在黃帝內經中自己有下定義﹕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所以,極就和一般認知相同﹕到了最的地步。那麼罷極是什麼意思呢?我認為是﹕把約束狀態的能釋放,並使其充分運作。這個解釋和肝所相應的春三月(發陳)、木,冒也、木曰曲直、將軍之官、生、升發、少陽(持續增加)、肝藏血(肝存有等待釋放的能量–物質–血)、風、震(由不動而動)都有著共通的象。

這也是為何病機十九條第一條就說﹕諸風掉眩,皆屬於肝的原因﹕當能量釋放受阻、或不能有效支配能量,就會產生諸如﹕風(動)、掉(抖)、眩(暈)的體徵。所以,帕金森氏症、憂(抑)鬱症都該從肝論治。

2010年4月20日 星期二

精氣神與意氣形

精氣神與意氣形

朱壁修 20100414

精氣神與意氣形我們都聽過,可從來不覺得它們之間會有什麼關連。不知道對不對,我覺得把它們用來表述陰陽,倒也十分貼切。我認為中醫對人的認識非常完整,形體、功能、心神三者的加總才足以解釋人的方方面面。倘若把精、氣、神依序置於時鐘6點、9點、12點刻度,把意、氣、形依序置於12點、3點、6點刻度,那麼,由精、氣、神而意、氣、形就如同一個周而復始的陰陽循環。這麼放有什麼特別的意義?我覺得有,而且古人也一定這麼放過!

中醫說﹕肝生於左,肺藏於右。剛好對應一個看到的順時運行的圓,肝就在9點刻度、肺就在3點刻度,肝主升發(生)、肺主肅降(收藏),腎在6點位置,形為氣之聚,精則為聚之極。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這句話講的是順時運行圓的最下點(陰、腎)與最上點(陽、心)的象,神和意都和心(陽)有關、形和精則都和腎(陰)有關。

最有意思的是氣,二句話都有氣字,但卻意義不同。精氣神是左半圓,所以這個氣是上升的氣﹔意氣形是右半圓,所以這個氣是下降的氣,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這裏錯寫了雲、應改為云才對。這要怪黃帝內經素問目前傳世最早版本為宋版,東漢許慎就將雲、云誤為一字,但他錯了。說文解字還說﹕霧,地氣發,天不應。濛,天氣下,地不應。那麼,什麼是地氣發遇見天氣下呢?那就是雲。气,雲气也。雲,山川氣也。山,宣也(意為陽,地氣上)。川,毌(貫)穿通流水也。(意為大水、陰、天氣下)。所以,廣韻﹕河圖曰﹕雲者,天地之本。元命包﹕陰陽聚為雲。古人分得很清楚﹕地氣上(陽)為云、天氣下(陰)為雨﹔陰陽聚(氣交)則直接寫為云雨雲,原來云雨的本義源自陰陽聚,太有內涵了。

clip_image002

2010年4月15日 星期四

十七乘十七的棋局才是創制者的本意

十七乘十七的棋局才是創制者的本意

朱壁修 20100415

目前的圍棋採用十九乘十九的局(局,博所以行棋。象形。),但考古發現證實,在南北朝至唐代是由十七乘十七到十九乘十九的過渡期,唐代以後十九乘十九成為定制,這個錯誤也突顯出當時(南北朝)的文化已和古中國的源文化偏離。前文提到,落子處必須是個方,而十七乘十七帶有毛邊的棋局共有289個方,後人把毛邊連成框就形成封閉的十九乘十九的棋局,但這麼一來多出來的72點都不是方(十方),不合天圓地方,天覆地載之意。而好事者又以361點合周天曆度(實為365又四分之一),旁人又不明天文無以駁之,才一用至今。其實,289點比361點更有天文意義,只是後人不知罷了。

clip_image002

古人記時除了日以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單位--侯。黃帝內經上說五日為一侯,三侯為一氣。侯指可觀察出變化的最小單位,一歲為七十二侯(但是,周代之前,或說堯末舜初之前--因為周始祖棄是當時的農官后稷,是一歲五十侯,約七日一侯,這些事實都寫在史紀曆書,只是後人沒看懂),四歲共288侯。為什麼要乘4呢?這就和堯的曆法有關了。尚書堯典﹕稘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這段話說明當時不僅知道陽曆平年365日,閏年366日,也制定置陰曆閏月的規則﹕陽曆閏年時也在陰曆年置閏月。雖然沒說幾年一閏,但由於採用立竿日中測影,四歲得一閏日淺而易見,因此,古人將一歲更大的周而復始定為四歲。這就是為何要乘4的原因。至於還差1,是代表四歲多一閏日、還是說這只是個象(象就不是等於),而最接近288的象就是289﹔我取後者。傳說圍棋是堯所創制用以教化其子丹朱,看來也有幾分道理。

2010年4月14日 星期三

傳承天圓地方、天覆地載概念的術--圍棋

傳承天圓地方、天覆地載概念的術--圍棋

朱壁修 20100414

天圓地方不是指實體天地的形狀,而是天地運作規律的模型形狀﹔天覆地載就比較像是天地功能的描述。天、圓、覆對應棋子﹔地、方、載對應棋局(盤)。

clip_image001

晉書天文志說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古早的圍棋子有點像是個圓秤砣,底是平的,覆指反過來,覆巢指本來開口向上的反成開口向下﹔天圓如張蓋指天圓如打開的蓋(開口向上),天覆指落子時要將圓的天反過來(圓平面朝下)。但是為什麼說天圓像是打開的蓋呢?難道天在地下不成?那倒不是,天的圓就像秤砣平底朝上才看到了圓。天、圓、覆就是對應棋子。

clip_image002

晉書天文志說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棋局不是由四方框構成,它是由十九道縱線和十九道橫線垂直交錯形成361個十方而成(原應為十七道289個十方才對,南北朝至唐代才錯,是看錯棋局構思造成。)所以,棋局不該有邊框,最外圍該像是織物的毛邊,因為每個落子點都得是個方(十方),這就是地、方、載。

clip_image003

方由本義的編木以渡(平行木,象人下肢),才知易經說的方以類聚,物以群分是什麼意思﹔也才能想像出不可方物是指很特別的意思﹔黃帝內經說﹕天圓地方,人頭圓足方以應之,說的是人二腿直立如方(同類、平行),這若不能接受,易經坤卦六二爻辭﹕直方大 就一輩子和專家去猜吧!

人問你來自何方?欲往何方?並不是問你大概方向,而是問你精確的位置(x,y),這個方就是十方,就是圍棋落子交點的十方。而中醫的開方子(理法方藥)也因為本於十字的東西南北及中央這五方所代表的五行,因此給了方子等於給了解決的辦法,因此引申出方法。

2010年4月8日 星期四

是天人相應,不是天人合一

是天人相應,不是天人合一 朱壁修 20100408

天與人,一也。語出莊子。大多數人談到中華文化的核心思想時,都會用天人合一來概括,錯了!是天人相應,不是天人合一。這二句話相同的是都承認天、人是不同的,天人合一是指由不同走向相同﹔天人相應則是在不同的基礎上,透過互動而共處。雖然初看差別不大,但推衍開之後的結果可就差很大了。首先看天人合一,究竟是按照天的標準合一?還是按照人的標準合一?或是折衷產生另一標準合一?天人合一的說法最終會背離立論的初衷。站在人本的立場認為應按照人的標準合一,因此產生人定勝天,人必可改照大自然為人服務,最終有人無天﹔另一角度則為人應按照大自然的標準合一,回歸大自然,最終有天無人。這也是當今的困境寫照。中國上古道家思想是主張天人相應的,認為誰也別改誰,由於都存在同一系統內,彼此的作為(果)都會成為對方下一動作的因,如此回饋不已,這就稱為相應。應,和也。指的就是不同的東西能透過互動影響彼此,現在的我中有之前的你、未來的你中有當下的我,沒有取代,有的只是相應。這個哲學思想不僅在道家學說中傳承,同時也在中醫、氣功中以術以載道的方式傳承。中醫診病重視病因,病因是指己身當時之前的所有﹔中醫治病也利用當下時空的所有來調理,就是因為知道人是大系統中的一員,而系統中所有成員都持續的在互動。中醫選擇順勢(考慮時、位)以最小的干預導正偏差的系統,待人的小系統正常運作後自己會去病。

天圓地方

西漢成書的淮南子天文訓﹕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圓者主明。周髀算經﹕方屬地、圓屬天,天圓地方。呂氏春秋季春五曰圜道﹕天道圜,地道方,聖王法之,所以立上下。何以說天道之圜也?精氣一上一下,圜周復雜,無所稽留,故曰天道圜。何以說地道之方也?萬物殊類殊形,皆有分職,不能相為,故曰地道方。這幾處是天圓地方的出處,但都不是講天的形狀為圓、地的形狀為方。真正對天地形狀為圓方提出質疑的是禮記中曾子的弟子問話﹕單居離問於曾子曰:天圓而地方者,誠有之乎?曾子曰:離!而聞之,云乎!單居離曰:弟子不察,此以敢問也。曾子曰:天之所生上首,地之所生下首,上首謂之圓,下首謂之方,如誠天圓而地方,則是四角之不揜(掩)也。且來!吾語汝。參嘗聞之夫子曰: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曰幽而圓曰明;明者吐氣者也,是故外景;幽者含氣者也,是故內景,故火日外景,而金水內景,吐氣者施而含氣者化,是以陽施而陰化也。陽之精氣曰神,陰之精氣曰靈;神靈者,品物之本也,而禮樂仁義之祖也,而善否治亂所由興作也。這是藉由問天地形狀是否為圓方而道出天圓地方並非指天地形狀。而咬住天地形狀為圓方的是更晚許久的晉書天文志﹕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會造成如此誤解的原因,一是不解天圓地方的本義,再是曲解了方的本義。

clip_image002

我在天人相應與陰陽五行一文中,按五行的字義將五行本義繪出如圖所示,外圍的圓就是天道,為圓﹔中間的四組併行線就是地道,為方。方的意思除了圍成的四方(如四從囗八)外,十也是方(四方中央備矣)。所以,天書之一的河圖(黃河所出之圖)為表述五方才造字為四囗加十,就是告訴我們囗是方、十也是方。好玩的是十方這個認知反倒是在中國佛家廣為流傳。說文解字﹕方,併船也。并,相從也。也有著述說﹕方,泭也。泭,編木以渡也。所以,方有併木成筏的意思。這個意思也能解黃帝內經靈樞邪客七十一中所言﹕黃帝問於伯高曰﹕願聞人之肢節以應天地奈何?伯高答曰﹕天圓地方、人頭圓足方以應之。人的足那會是四方呢?足是下肢,人站立時雙腿併立(如同併木)是為方。可見黃帝內經所載字義多麼古樸。

中醫的開方,除了五方的既有認識以外,是不是也該把十方(互動)也考慮進去?

2010年4月6日 星期二

病入膏肓

病入膏肓 朱壁修 20100406

晉侯夢大厲,被發及地,搏膺而踴,曰:「殺余孫,不義。余得請於帝矣!」壞大門及寢門而入。公懼,入於室,又壞戶。公覺,召桑田巫,巫言如夢。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公疾病,求醫於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公曰:「良醫也。」厚為之禮而歸之。(《左傳·成公十年》)

在左傳中提到疾病懼醫緩醫名而潛入膏下肓上,醫緩診後言病入膏肓,不可治。說文解字說﹕膏,肥也。(可指心包)肓,心下鬲上也。所以,心下為膏、膏下為肓、肓下為鬲。為何病入膏肓不可治呢?我個人認為那是神的領域,藥石無效。黃帝內經說﹕心臧神、心主神明、心者,神之變也(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中醫將人視為形體、功能、心神的集合體,知道疾病多屬功能層面的障礙,可經由湯藥、針灸、按摩、導引使功能恢復而癒病,但若進入心神層面則藥石無效。但病入膏肓(心神疾病)並非不可治之病,只是藥石無效罷了。中醫很早就能治心神疾病(情志病),為何高明的醫緩言不可治呢?可能原因有三﹕首先是他真不會治。其次是會治,但知晉侯心病過重、無可去化之機緣。最後是能治而不治,原文說﹕公疾病,求醫於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我認為應釋為秦伯派了個醫生去,但囑咐他﹕緩為之。後人解讀不同,就造出了個大醫--醫緩。

和膏肓相關的問題還有一個,靈樞經九針十二原說﹕膏之原,出於鳩尾,鳩尾一。肓之原,出於脖胦,脖胦一。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臧六府之有疾者也。脖胦是什麼穴位?現已無此穴名。但所有醫書都說是氣海穴(丹田)。只是我有些不解﹕膏之原鳩尾在膏的附近、為何肓之原離肓的位置如此遠?

clip_image002

素問腹中論篇第四十的論述可能與此有關﹕…帝曰﹕人有身體髀股行(骨行)皆腫,環齊而痛,是為何病?歧伯曰﹕病名伏梁,此風根也。其氣溢於大腸而著於肓,肓之原在齊下,故環齊而痛也。篇名是腹中論,齊又通臍,因此將脖胦釋為氣海穴,頗為合理,只是,離肓的位置太遠了。素問金匱真言論篇第四﹕…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所以,腹是包含胸的。另外,伏梁指什麼病?靈樞邪氣臧府病形第四﹕…歧伯曰﹕臣請言五臧之病變也。心脈急甚者為瘛瘲﹔微急為心痛引背,食不下。緩甚為狂笑﹔微緩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時唾血。難經五十五難﹕… 心之積,名曰伏梁,起齊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癒,令人病煩心。所以,伏梁指陰氣積於胸中之病。那麼齊能和胸有關嗎?齊和臍通,是因為齊的本義是指內外交通的地方。所以說文解字釋臍時都不忘提到囟門。胸部也有內外交通的地方嗎?有的,就是膻中穴。膻中還是八會穴的氣會穴。所有將氣海穴當作脖胦的理由(齊下)都可用在膻中穴下的中庭穴,並且中庭穴就在肓的附近,心的旁邊,所以,我認為肓的原穴脖胦應是膻中穴下的中庭穴而非肚臍下的氣海穴。

2010年4月5日 星期一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朱壁修 20100405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這是道德經知止章第四十四的內容。本來我也理解為要滿足、要節用、才可長久。但是自從我認識了止和足的本義後就有了不同的看法。

故事要從武字說起。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引用楚莊王止戈為武的說法以強調武德造成許多誤解。段玉裁加註時說武有另一義為跡,也只說對了一半。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解說文字六書意義時說﹕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偽,武(上戈下止)信是也。這倒是沒錯,只是沒講清楚。首先,許慎是說會意字強調要將字的幾個組成部分連起來看(動畫),而不是不相干的個別零件各自解讀。第二點是多數文字專家都賴皮的部分﹕武該從戈止,而不是從止戈。因為武被確認為武德,所以就睜眼矇混。近年有些人開始從相反角度去解讀武字﹕武字是指兵器戈前進的跡,所以是打仗而不是止戰。這個解釋比較好,但還沒全對,問題出在戈不是兵器(戟才是),干戈都是很早的古中國天文儀器。戈是立竿測影的立竿,在黃帝時期之前,以直立竿插於地上,看地上竿影的長短來判斷今天是歷法週期的什麼時候。因為一日當中立竿影長是在變化的,又沒手錶,要測什麼時候的影長呢?古人在立竿頭部作一橫向結構(或骨木,或玉石,或青銅),每日待日、竿、橫木三者在地上的影子為一直線時去測當時影長。直在古代中國數學中之定義為三點成線。直,參也。參不只是數字三,還得是排成一線的三點才是參,才是直。如同獵戶座腰帶連成一線的三顆亮星,古中國天文學稱之為參星。

clip_image001

而一歲(太陽年)當中竿影影長週而復始的變化就是戈的跡。到了黃帝時期才以立竿日中測影取消了橫木結構,改以竿底南北向的地面直線作為第三點的量尺(指南車),所以歲字才會寫為戈步,步為止及反止,意謂上半歲(冬至到夏至)的每日影長變化和下半歲(夏至到冬至)的每日影長變化是反向的。所以,武從戈止,指的是戈影的跡,還特指上半歲的部分。因此,爾雅上說武有繼的意思﹔總結之前的,開始新有的。在歷史上自商湯至明朱元璋(洪武),所有開國君主及中興君主幾乎都稱武王,不是因為打仗,而是開始使用新曆法,這也是習說的改朝換代(曆法)。

詩經·小雅·甫田之什·車轄

間關車之轄兮,思孌季女逝兮。匪饑匪渴,德音來括。雖無好友,式燕且喜。 依彼平林,有集維鷮。辰彼碩女,令德來教。式燕且譽,好爾無射。 雖無旨酒,式飲庶幾。雖無嘉肴,式食庶幾。雖無德與女,式歌且舞。 陟彼高岡,析其柞薪。析其柞薪,其葉湑兮。鮮我覯爾,我心寫兮。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六轡如琴。覯爾新婚,以慰我心。 

由於每歲的竿影變化有規律性,因此,止就有行而有節的意思(我說的)。可是這個意義在春秋時期的儒家就搞不清楚了。詩經中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原本是對迎娶時離家愈來愈近(高山仰止),吉時也愈來愈近(景行行止)的喜樂心態,一下子轉換成對聖人的崇敬(景仰),更甚者還成為莊嚴肅穆的殯儀館最大廳的名稱(景行廳)。幹嘛呀,人家小倆口辦喜事哪!

正由於止有行而有節的意思,所以才說知止不殆。殆,危也(或未危而將危)。就像是畫圓前先在圓周上標示數個點,再逐點連結就可成圓。知足不辱又怎麼解釋呢?足字許慎只解釋成身體的下肢。但是,足的造字告訴我們不僅如此。足從囗止,囗是回的意思,也是圍繞的意思,也可以理解成一個圓。那這個圓和止的那個圓有什麼關係呢?我們現在將一周而復始太陽年分為365日,或24節氣,或12月,或四季。止就如同這些分割點數字,可以是365、24、12、4,而足則指分成四,也就是人為的最小分割。辱是什麼意思?說文解字﹕辱,恥也。從辰寸會意。辰,農時也。寸,法度也。若不是我們理解錯了恥的意思,那就是許慎又錯解了。辰和星有關(辰為水星),也和時間有關﹔寸和時間有關也和量度有關,所以,我認為辱應該為仔細的制作曆法的意思。辱本身應該是有正面意義的字。我們平常講侮辱、屈辱、辱沒有負面意思,是因為侮了辱、屈了辱以及辱沒了才形成的詞意。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可以理解為﹕我們的人生哲學應該是象大自然行度一樣的自有其規律、法度,若能掌握大原則(知足)、就不用刻板的一是一、二是二﹔退而求其次,多幾個框架來規範(知止),雖不夠瀟灑,但也不至於做錯,這樣就可和大自然運行般的長久。我還覺得若將道法自然加入會更好些﹕道法自然,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練氣功可以開智慧,怎麼說呢?

練氣功可以開智慧,怎麼說呢?

朱壁修 20100330

練氣功可以開智慧,這話也是老師說的。我認同這句話,但要把它講清楚可不是件簡單的事。首先,就要先定義智、慧是什麼意思。難到不是練氣功會變聰明嗎?沒那麼容易!說文解字說﹕智,識辭也。慧,儇也。大部分的人都說智是聰明,但怎麼聰明呢?喔!知道事情(識)的用語嘛,我提提一個另類的看法﹕看得懂辭的稱為智。就識辭而言,我這麼說沒有錯,但有什麼東西稱為辭又難懂呢?易經的卦辭、爻辭、繫辭都是!例如,乾卦卦辭是﹕乾,元亨利貞。乾卦初爻爻辭是﹕初九,潛龍勿用。以下則是部分繫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看得懂的就稱為智。慧,儇也。由於許慎將儇、慧互訓(儇,慧也。),所以只能旁敲側擊。瞏加走之旁成還,是回來的意思﹔圜則是圍成一個首尾相接的狀態。彗,掃竹也。人多僅理解為掃把,我就偏要認定它是竹掃把!有不同嗎?有的。竹掃把是搜集多根竹枝葉,再加以綁束而成,尾端是分散開的,另端是綁束成的握把。在春秋時期孔子推荐的字書爾雅中就有彗星的名稱,我們更可由漢墓出土的彗星圖看出彗的造字源於彗星的象形。

clip_image001

馬王堆漢墓彗星圖

所以,智可以理解為﹕把一堆紛亂的東西分門別類的理出頭緒的意思,而慧則是﹕將看似不同的東西歸納出它們的共性的意思。套用在氣功的學習上,智就如同將一招一式弄清楚。手的位置、腳的位置、身的位置,怎麼由前一式到後一式,…這些都弄清楚了,而且做到了,就算是具有智了。慧就不同了,大雁功在講什麼?回春功在講什麼?大雁功所有招式的共性是什麼?回春功所有招式的共性是什麼?大雁功和回春功的共性又是什麼?動功和靜功的共性又是什麼?能總結出動功的要領嗎?靜功呢?功法的口訣就是慧的表現。練氣功能開智慧嗎?把老師講的東西通通加上問號就是在開智慧了,把問號變成句號或驚歎號就是已開智慧了。不管答案和老師一不一樣都算,光是那個過程就足夠了。

哇!學氣功可以開智慧,那算是最高境界了吧?還差一截。老師告訴我們學氣功還有更高的境界,感覺。說文解字﹕感,動人心也。覺,悟也。牙牙學語的幼兒怎麼和小狗玩的那麼開心呢?他們是怎麼溝通的呢?中醫號脈是靠敏銳的感覺,有藝術天賦的音樂家、畫家、設計家、詩人、以及所謂的特異功能都是感覺的不同表現。俗話說有感而發,必須動人心才有互動﹔感時花濺淚,有人看到花就流淚,這也太澎湃了。我看青山多嫵媚,青山看我應如是﹔這就是感覺的互動。感覺是與生俱來的,後天種種外在因素會不同程度的扼殺感覺。李嗣涔校長說小孩子的特異功能多在九歲左右消逝,但可經由訓練而維持並強化。學氣功就可以經由開智慧而生感覺,不然老師為什麼在最高級的龜壽功花那麼多的時間在談感覺呢?佛家的靜坐就在練感覺、瑜珈的靈修也在練感覺、道家的養生氣功也在練感覺。比較高明的是,道家養生氣功藉由動功的招式承載著陰陽五行哲學,用術以載道的方式開智慧鍛練悟性,最後達到碰觸人的最內層--心神--的目的。陰陽五行很了不起嗎?陰陽五行是中華文化的總綱,瞭解陰陽五行,就可以重新鋪陳出中華文化的全部內容,怎麼不重要呢?但是,為什麼要練感覺呢?

因為感覺才是真我,被罵沒人性就是在罵沒感覺的人。萬物都有感覺,而透過感覺才能產生的互動、交流、溝通,才是生命的價值。古人稱這種互動為﹕天人相應。沒有感覺,生命就會逐漸凋零,即使存活也只不過是行屍走肉罷了。現代人愈來愈苦悶,一方面是動心的東西少了,更重要的是能因他而動心的東西也少了。即使寄情於新奇的事物,可是單向的有去無回不會有互動,終究還是沈澱成為忙碌的寂寞。記得老師曾經在上課時提問﹕我們雙手內外關交疊有什麼用意?我在第二天告訴老師我查到的結果,並對老師說這個問題太難了,其它人恐怕找不到答案。老師聽完也只淡淡一笑說﹕我只是要大家雙手內外關交疊去感覺看看罷了。聽完老師的話,我楞了一下,還真是高明,僅僅一秒鐘的動作就遠比我查找了一天的結果還要真實。可不是嗎?我都不記得當時查到的結果是什麼了。

練大雁功可治療心臟病,有道理嗎?

練大雁功可治療心臟病,有道理嗎?

朱壁修 20100330

初學氣功時,老師說過練習大雁功可以治療心臟病,並以自身為例,證明某些先天性心臟病(例如二尖瓣脫垂)是可以經由練習大雁功而痊癒。但是,衛生署告訴我們,單獨的個案不具有普遍性,而要做大型臨床試驗只有教學醫院及相關研究機構才有資格,否則就是違法。但是,我想先從理論上探討可能性應不違法,如果道理講的通,再去探討如何做,這時才會碰觸到適法性的問題。

clip_image002

根據中醫天人相應以及陰陽五行的論述,我們可以知道肝、心、肺、腎四系統分別對應春、夏、秋、冬四時系統,而心系統的功能是將向上的轉為向下的(如時鐘12點刻度位置),它若出問題,表現出的症狀除了心臟病的名稱外,還伴隨有輸出不足(向下功能不足,躁、上火不退),而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除了心系統本身的原因外,肝系統(甚至腎系統)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肝系統對應春,功能是一直向上(如時鐘9點刻度位置),它若工作正常,那麼對心系統來講就是個得力的助手,尤其是心系統出問題時。我們知道油箱長期處在低油位駕駛,會導致抽油馬達長時間負荷過重,容易損壞。倘若一個功能不足的抽油馬達(心系統有病)再伴隨低油位油箱(加油只加至半滿,肝功能不足)的營業用車(過度使用),那麼,很快的就會出問題。所以,有心臟疾病的人,首先是要減少負荷,接著要去調理肝系統以及腎系統(將向下的轉為向上的﹔如時鐘6點刻度位置),因為肝、腎系統的功能都是升陽的。對車子而言,儘量將油箱維持在半滿以上,僅在上、下班行駛,就算有個功能略為不足的抽油馬達,它也能正常工作直到報廢。而人和車不同的則是,倘若能得到充分的休息而且整體功能正常(如小孩及代謝功能正常的成人),我們的身體就可緩出手來進行修復。

氣功和運動不同。運動強調用力作,氣功強調放鬆作。放鬆作就會減少負荷。那麼,大雁功是否在調理肝系統及腎系統呢?黃帝內經上說﹕東風生於春,病在肝,俞在頸(脖子)項(頭後)﹔北風生於冬,病在腎,俞在腰股。大雁功動到肝、腎系統的動作,遠較心、肺系統多,從這個角度看,古人是清楚知道中醫的理論來編創大雁功,藉由升陽功能的提昇而起到減少心系統負荷的效果,進而讓生命這本能系統自行修復缺損的部分。那麼,按照同樣的推論,回春功是否是藉由潛陽功能的提昇(心系統以及肺系統),達到強化腎系統的功能呢?黃帝內經說﹕南風生於夏,病在心,俞在胸脅﹔西風生於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學過回春功的我們,在回想功法招式的同時,應會有所體悟的。

黃帝內經還告訴我們,人老化是從肝系統開始,然後依序是心系統、脾系統、肺系統、腎系統。它不僅暗示心系統的壞損源自於肝系統的失效,也暗示了只要顧好了肝系統就可以延緩這個骨牌效應的開始。學了並持續練大雁功的人已經在身體及生命系統的最底層打好了基礎,為終其天年做出好的準備。那麼沒學過的人呢?任何可以提昇肝、腎功能的行為,例如按摩,例如散步,甚至例如保持樂觀的心情及舒緩的生活節奏,甚至樂於助人,都可以產生效果,就看個人覺得那些合適了。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