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8日 星期五

牀前明月光

牀前明月光 朱壁修 20140228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 靜夜思

以上是我們從小耳熟能詳的唐詩,只是在清朝以前的版本卻是﹕

牀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不論版本如何,有人質疑﹕臥牀前怎見得到月光?本篇文章想透過 牀 字來解讀這個問題。

說文解字﹕牀,安身之坐者。段玉裁改為﹕安身之几坐也。我再改為﹕牀,安身之坐几。為什麼我敢改呢?因為几有許多種,其中一種應稱為坐几,別名為牀。說到這,我們先試著還原一下古人的生活作息﹕專門躺下睡覺的居室稱為寢,躺著身下之處稱為榻,跪坐時身側所依為凭几,正身跪坐身前双手所扶稱為坐几,也就是牀。所以,牀不是躺下用的,是恭坐時正身用的。牀也可作為一種放在身前的几,因此,古文中說舜在牀上撫琴(孟子曰﹕舜在牀琴),就指把琴放在牀(身前几)上。古人夜晚臥睡於寢稱為寐(寐,臥也),白天跪坐時打盹、瞌睡稱為睡(睡,坐寐也。从目垂)(史記商君傳﹕衞鞅語事良久,孝公時時睡,弗聽。)。所以,宰予晝寢被孔子駡是有道理的。

因此,不論在客廳待客、在書房讀書、或全家就那麼一間房,在坐時總是較明亮的(靠窗)。因此,在就寢前、跪坐時能看到月光打在牀(坐几)前,也就不奇怪了。

clip_image002

clip_image003

clip_image005

clip_image006

clip_image008

clip_image010

clip_image012

clip_image014

clip_image016

clip_image018

2014年2月27日 星期四

虚實補寫

虚實補寫 朱壁修 20140227

不管對中醫有沒有些概念,虛實總也聽過,只是不能完全理解其中意思。補寫也是一樣,只是大家又誤認為是補洩(泄),這麼一來就和古人(黃帝內經作者)唱不同調了。

我們先看看黃帝內經是如何定義虛實的﹕

黃帝問曰:何謂虛實。歧伯對曰: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什麼是邪氣呢?邪字有初發生、愈來愈大 的意思。奪字有 被強力拿走 的意思。徐文兵先生曾說﹕實是有了不該有的﹔虛是該有的沒了。可以大略說明實與虛。黃帝內經則將 邪之所生、如何生實、如何成虛,都有說明﹕

夫邪之生也,或生於陰,或生於陽。其生於陽者,得之風雨寒暑。其生於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帝曰:風雨之傷人柰何。歧伯曰:風雨之傷人也,先客於皮膚,傳入於孫脈,孫脈滿則傳入於絡脈,絡脈滿則輸於大經脈,血氣與邪并客於分腠之閒,其脈堅大,故曰實。實者外堅充滿,不可按之,按之則痛。帝曰:寒濕之傷人柰何。歧伯曰:寒濕之中人也,皮膚不收,肌肉堅緊,榮血泣,衛氣去,故曰虛。虛者聶辟氣不足,按之則氣足以溫之,故快然而不痛。帝曰:善。陰之生實柰何。歧伯曰:喜怒不節,則陰氣上逆,上逆則下虛,下虛則陽氣走之,故曰實矣。帝曰:陰之生虛柰何。歧伯曰:喜則氣下,悲則氣消,消則脈虛空,因寒飲食,寒氣熏滿,則血泣氣去,故曰虛矣。

以上說明了外在的風雨(較輕微的)寒暑溼(較嚴重的)以及由外而內的飲食居處、由內而生的陰陽喜怒(情志)都可生實(輕微的)、虛(嚴重的)。實的表現是陽氣過度,所以調以寫法(何謂寫?請看﹕由三隻奇怪的鳥看中醫如何治熱)。虛的表現是生命體運作的動力不足,所以治以補法。

歧伯曰: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調其氣之虛實,實則寫之,虛則補之。

帝曰:夫經言有餘者寫之,不足者補之。

帝曰:余聞補寫,未得其意。歧伯曰:寫必用方,方者,以氣方盛也,以月方滿也,以日方溫也,以身方定也,以息方吸而內鍼,乃復候其方吸而轉鍼,乃復候其方呼而徐引鍼,故曰寫必用方,其氣而行焉。補必用員,員者,行也,行者,移也,刺必中其榮,復以吸排鍼也。故員與方,非鍼也。故養神者,必知形之肥瘦,榮衛血氣之盛衰。血氣者,人之神,不可不謹養。

故陽畜積病死,而陽氣當隔,隔者當寫,不亟正治,麤(粗)乃敗之。

說文解字﹕補,完衣也。寫,置物也。要完整說明補寫的意思,少了陰陽圓圖就不够清楚。首先,衣在中醫還被形容成由下開始的順時圓!所以,補,完衣也。示意的是右半圓向前入正下方。寫字示意的是由左半圓進升最高點後再降下。置,赦也。赦字示意赤(進入南方火)被帶到右半圓後放下。置字字形从网直,示意將左半圓向上的東西(直﹔木曰曲直)抓住。所以,由陽轉陰稱為寫,由陰轉陽稱為補!這樣一來,中醫說的﹕虛則補之、實則寫之就更清楚了。

肝生於左,肺藏於右,心部於表,腎治於裏。

說文解字﹕表,上衣。裏,衣內。

心部於表﹕心在最上方。腎治於裏﹕腎在最下方。

clip_image001 clip_image003

2014年2月26日 星期三

牝牡與牙齒

牝牡與牙齒 朱壁修 20140226

牝,畜母也。从牛匕聲。

牝字右半當从比字的一半(二人為从,反从為比),不是从匕。(面朝左的立人是陽屬性、面朝右的立人是陰屬性)

牡,畜父也。从牛土聲。

同樣的、牡字右半當从士,示意陽屬性。

clip_image002 clip_image004

clip_image006

牙齒

牙,壯齒也(牡齒也)。不論壯齒、牡齒,都是指齒的陽屬性(先有的是陽屬性、後來的是陰屬性)。同樣是那個東西,初生狀態稱為牙(牙牙學語)、久了叫作齒(馬齒徒長)。齒字从止,止就有陰屬性。

clip_image008

牙、芽、穿、雅、邪、訝

牙:牡齒也。。【說文】牡齒也。象上下相錯之形。【易·大畜】豶豕之牙。 又【戰國策】投之一骨。輕起相牙。【註】以牙相噬。 又【詩·周頌】設業設虡,崇牙樹羽。

:武牙也。

芽:萌芽也。【說文】萌芽也。【禮·月令】是月也,安萌芽。【呂氏春秋】萌芽始震,凝寒不形。【關尹子·四符篇】核芽相生。 又【博雅】始也。【參同契】隂陽之始,合黃芽。

穿:通也。

雅:楚烏也。

邪:琅邪郡。。【廣韻】不正也。【正韻】姦思也,佞也。【易·乾卦】閑邪存其誠。【書·大禹謨】去邪勿疑。 又【韻會】辟邪,獸名。【說文】琅邪,郡名。 又汙邪,下地田也。【史記·滑稽傳】汙邪滿車。【史記·歷書】歸邪於終。【註】邪,餘分也。終,閏月也。【詩·邶風】其虛其邪,旣亟只且。【註】邪,亦作徐。緩也。【尚書·考靈曜】虛爲秋,昴爲冬期。隂氣相左,德乃不邪。

訝:相迎也。(相向為陽、相背為陰)

衺:也。【說文】也。【廣韻】不正也。【玉篇】姦思也。(衣為包覆之意,把陽包覆起來意謂不正、姦私)

庌:廡也。。【說文】廡也。【玉篇】舍也。【廣韻】㕔也。【釋名】大屋曰廡。幷冀人謂之庌。庌,正也,屋之正大者也。【六書故】廊廡四達之謂庌。

clip_image010

齒:口齗骨也。

齗:齒本也。

齔:毀齒也。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

齔字从匕就對了!(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匕))符合字義,齔字指的是已長極待換的乳齒!匕字是一個倒人(頭下腳上),示意的是陽極至。段玉裁誤認匕為化字右半讀為化,錯了,匕字就讀為變,為面向左的立人向上到極至成為頭下腳上的倒人。壁修註﹕段玉裁可能又錯了!到,至也。倒,仆也。到人是人的極至才對,為原先面對左的立人成為面對右而手朝上的立人,示意陽極至、陰初始。)

clip_image012

䶦:齒相值也。

齜:齒相齗也。一曰開口見齒之皃。

齘:齒相切也。

齞:口張齒見。

:齒差也。

齺:齒搚也。一曰齰也。一曰馬口中糜也。

齵:齒不正也。

䶥:齬齒也。

齱:齵也。

:齒參差。

:齒差跌皃。

齤:缺齒也。一曰曲齒。

齳:無齒也。

齾:缺齒也。

䶙:齗腫也。

齯:老人齒。

从齒的字多和不好的、缺損的、亂的、久的陰屬性相關。

這裏要帶出個和中醫相關的話題﹕邪是什麼意思?我覺得 邪 的本質和 初發生相關、若不理會就愈來愈盛相關。

2014年2月19日 星期三

傷寒論是本什麼書

 

傷寒論是本什麼書 朱壁修 20140219

傷寒論又名傷寒雜病論、傷寒卒病論,今人將原書分為傷寒、雜病 二類,實為錯解書名原意之故。

說文解字﹕雜,五采相合也。散,雜肉也。从㪔、肉。㪔,分離也。从。(麻黃的麻字也从)

傷寒雜病論中的雜字不只有 很多的、不同的 意思,這些不同的東西還得漸漸聚攏在一起才行!(散字是雜字的互補字,這些不同的東西處於分離態﹔如同現今膨脹宇宙。肉字相對於肌字,是開散的意思﹔脾主肉是說脾的功能是開散。)爾雅釋詁﹕卒,盡也。所以,傷寒卒病論、傷寒雜病論說的都是傷寒造病論、傷寒成病論。

若說疾病都由傷寒造成,會不會太侷限了?現代不是證明還有細菌、病毒、基因會致病嗎?那得看古人是怎麼看待疾病、怎麼看待傷寒、怎麼看待生命了。

黃帝內經靈樞口問﹕歧伯答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於風雨寒暑,陰陽喜怒,飲食居處。

黃帝內經素問調經論﹕夫邪之生也,或生於陰,或生於陽。其生於陽者,得之風雨寒暑。其生於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

所以,黃帝內經認為致病源頭有﹕風雨寒暑,陰陽喜怒,飲食居處。這些東西又如何造病呢?因為生命本身是一個周而復始的運作系統,凡是令這個運作系統失常的表現就是疾病。什麼叫作失常呢?傷寒論平脈法﹕…太過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見,中必有姦。我認為中醫將運作系統不及的狀態按嚴重程度分為 風、溼、寒。風症是較輕微的(走走停停、不穩定),溼症是流體(液相、氣相)的停滯、難行,寒症是最嚴重的,原本的流體有部分已成固相、進而形成積聚與腫瘤。所以,不論致病源是什麼,只要造成運作系統不順暢就統稱傷寒。在傷寒論六病中皆有中風(太陽中風、陽明中風、少陽中風、太陰中風、少陰中風、厥陰中風)、皆有傷寒(太陽傷寒、陽明傷寒、少陽傷寒、(病至三陰皆為重症,皆可視為傷寒)),都是用來表示運作系統受影響的程度。

什麼是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什麼是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怎麼治這些病?

黃帝內經素問熱論﹕帝曰:願聞其狀。歧伯曰:傷寒一日,巨陽受之,故頭項痛腰脊強。二日陽明受之,陽明主肉,其脈俠鼻絡於目,故身熱目疼而鼻乾,不得臥也。三日,少陽受之,少陽主膽,其脈循脇絡於耳,故胸脇痛而耳聾。三陽經絡皆受其病,而未入於藏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陰受之,太陰脈布胃中絡於嗌,故腹滿而嗌乾。五日,少陰受之,少陰脈貫腎絡於肺,繫舌本,故口燥舌乾而渴。六日,厥陰受之,厥陰脈循陰器而絡於肝,故煩滿而囊縮。三陰三陽,五藏六府,皆受病,榮衛不行,五藏不通,則死矣。

黃帝內經素問熱論﹕其未滿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滿三日者,可泄而已。

傷寒論傷寒例﹕…尺寸俱弦者,少陽受病也,當三四日發。以其脈循脅絡於耳,故胸脅痛而耳聾。此三經皆受病,未入於府者,可汗而已。…尺寸俱微緩者,厥陰受病也,當六七日發。以其脈循陰器絡於肝,故煩滿而囊縮。此三經皆受病,已入於府,可下而已。

特別注意本於黃帝內經的傷寒論在治法中出現了重大差別﹕三陽階段的病都是可汗而已﹔而在三陰階段的病,黃帝內經的調治原則是泄﹔傷寒論的調治原則是下。泄和下一樣嗎?傷寒論真用下法治三陰病嗎?我得用傷寒論中提到的六病欲解時來說明﹕

太陽病,欲解時從巳至未上。

陽明病,欲解時從申至戍上。

少陽病,欲解時從寅至辰上。

太陰病,欲解時從亥至丑上。

少陰病,欲解時從子至寅上。

厥陰病,欲解時從丑至卯上。

clip_image002

該如何看待六病欲解時?我很同意張仲景可能不清楚六病欲解時的內涵,所以,可能是後人追記的、也可能是張仲景引用前人經典的。但是,我看出六病欲解時的實質內涵,它真可作為六病調治的最高指導原則!

clip_image004

先從泄字講起吧!泄是水名,特點是受九江水、向北流至氐。从世。氐,至也。从氏下箸一。一者,地也。九是陽極至、北是陰極至、三十年一世(六十年一甲子)﹔因此,泄字示意的是整個右半圓!這又是什麼意思呢?接著已過正上方(陽極至)的系統,順勢帶至正下方(陰極至),使其再開始向上運作!把這個看懂了,就知道三陽病是由陽轉陰不順暢 的病,故可汗而已(陽加於陰謂之汗),而三陰病則是 由陽轉陰不順暢 又加上 由陰轉陽不順暢 的病,故可泄而已。

太陽病指的是陽氣過最高點不順暢的病,輕微點的發低燒、怕風、有汗﹔嚴重點的發高燒、怕冷、無汗。治法遵黃帝內經所言﹕故陽畜積病死,而陽氣當隔,隔者當寫,不亟正治,粗乃敗之。以寫法為調治原則。(參考由三隻奇怪的鳥看中醫如何治熱。http://taichi-sayings.blogspot.tw/2012/05/blog-post.html)

陽明病指的是太陽病的陽氣過了最高點,但不因汗解而病癒﹔表現出陽氣亢而陰弱(不能致汗),治法一以吸收過度陽氣、二以滋陰以與陽氣相合為汗。

少陽病指的是陽氣在中升段被困住了,治法先解散困郁的陽氣,之後將解散過後的陽氣帶過正上方。我形容這步驟為扶上馬,送一程。

三陰病為生命體運作能力本就不足的前提下(由陰轉陽能力不足),再加上三陽病。因此,不僅要調上,還得要治下。

有了以上認識,加上體徵、症狀和五行的對應關係後,疾病對生命運作系統的影響就更加清晰。中藥名就是中藥作用也須瞭解,病轉則藥改,醫聖的思路與我相合。這時,翻看傷寒論與名家醫案,不論六經辨症、八綱辨症、衛氣營血辨症,都只是腳下群山,不出數年,復興並傳承中醫藉以活人濟世,談笑間事罷了。

clip_image006

clip_image008

2014年2月12日 星期三

再說士

再說士 朱壁修 20140212

昨天晚上問了下午剛考完博士資格考試的小姨子,看完我新寫的有關 士 的注解,有什麼看法(因為他有按讚 )。當然,一如往常的,說都看不懂!不過,有進步的是﹕他奇怪這次我為何這麼迫切的問他。

今早又查找了王國維先生是否有對 推十合一 有更進一步的闡釋,但是,我找不到。不過,看到了一年多前某大學校長在研究所畢業典禮致詞時用推十合一 去解釋 士 是由博返約(這也是主流的共識。),但是,這個看法仍然是錯的(學士、碩士 都能由博返約?)。

說文解字﹕博,大通。記得韓劇大長今,醫女考試對提問回答的滿意的評語是 大通、其次是粗通、最差是 不通(都是用漢字楷體寫下的)。博士的稱號在先秦時期就有了,博字的 大通 指的就是 知道(瞭解真理、瞭解運作的本質)。知道,就已具備由博返約的能力了(碩,頭大。意謂具有思考本質的能力﹔學,則只有倣效能力,未知所以然。)士字呢?指的是行 !博士指的是知道、行道。學士能力對學過所作的事是不知所以然、碩士則在二者之間﹕對所作不知所以然的東西能思考為什麼。

因此,古書上的士和讀書人沒有必然關係,但和行有必然關係。而士的 行 可以被理解成專業技術的執行,德行、操守、禮法的奉行。

讀書人從來就不是士農工商之首,甚至,四民還沒讀書人的位置呢!

附上一些古書對四民之首的士所下的定義﹕

管子

桓公曰:「定民之居,成民之事,柰何?」管子對曰:「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不可使雜處,雜處則其言哤。其事亂,是故聖王之處士,必於閒燕。處農必就田墅。處工必就官府。處商必就市井。

「令1夫士群萃而州處,閒燕則父與父言義,子與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長者言愛,幼者言弟,旦昔從事於此,以教其子弟,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頡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夫是故士之子常為士。

政理:

春秋曰:四民均則王道興而百姓寧;所謂四民者,士、農、工、商也。婚姻之道廢,則男女之道悖,而淫泆之路興矣。

下德:

老子曰:治世之職易守也,其事易為也,其禮易行也,其責易賞也。是以人不兼官,官不兼士,士農工商,鄉別州異,故農與農言藏,士與士言行,工與工言巧,商與商言數。是以士無遺行,工無苦事,農無廢功,商無折貨,各安其性。

食貨志上

士農工商,四民有業。學以居位曰士,闢土殖穀曰農,作巧成器曰工,通財鬻貨曰商。

2014年2月11日 星期二

士,事也。孔子曰﹕推十合一為士。

士,事也。孔子曰﹕推十合一為士。 朱壁修 20140211

士,事也。孔子曰﹕推十合一為士。事,職也。从史、之。雖然說文解字的解釋很清楚,但是,不好好講清楚,仍然讓許多人搞不明白究竟怎麼回事。土字和士字頗為相似,也有人以下橫的長短來區隔此二字,但,這種區分法和士、土二字的結構是無關的。土,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丨,物出形也。其中的二,不應釋為象徵天、地的 二 字,而應將下橫釋為地殼、岩盤,上橫當為現今的地表,二橫當中即為生養物的壤(土),以一豎丨示意由土所生之物。因此,土字的一豎是獨立的字,而士字的結構則是上十、下一。

那麼,如何瞭解士字的形與義之間的關連呢?什麼是事呢?什麼是推十合一呢?王國維先生很正確的由金文、甲骨文論斷出牡字从士,因為,十字在金文、甲骨文常以一豎丨或一豎丨當中加上一點來表示。因此,士字在金文中也寫為丄。(許多專家一看到向上的結構就論斷為陽物,真是離譜到家了。)士字有陽屬性,所以,从士的字都有向上的、漸大的、漸熱的、積極的意思。

那麼,推十合一又如何解釋呢?推字有陽屬性(从隹),有使之進 的意思(進,登也)。合字有陰屬性,示意 原為一套的組件 亼、口 相會在一起(如鍋子與蓋子)。推十合一指的是﹕把十和一相合,而且是把十放在一上面。

那麼,士 怎麼和 事 有關呢?事字从史、之,意思是史官的工作。史官是幹什麼的呢?史官是觀測、紀錄天時的!如何觀測天時呢?在土堆上插根棍就可觀測天時,這叫立竿測影。這個立竿可以是直的、也可以如華表一般帶有二翼、更早以前還叫作建木,長的象牛呢!(牛字,不是活牛)(《山海經·海内南經》:“有木,其狀如牛,引之有皮,若纓、黄蛇。其葉如羅,其貫如欒,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 )淮南子說眾神由天自建木下。怎麼不是呢?四時都是神哪!(東方、春,勾芒﹔南方、夏,祝融﹔西方、秋,蓐收﹔北方、冬,玄冥)

clip_image002[6]

clip_image004[6]

clip_image006[6] clip_image008[4]

2014年2月10日 星期一

3招去除體內濕氣

3招去除體內濕氣

近日看到的早期文章,覺得寫的好之外,還可以讓我當作教案,使大家很快明白溼的本質以及中醫治溼的思路,進一步讓我們能自行判斷採用何種方法去溼最有效率。

先貼原文,我的看法附在原文後﹕…壁修 20140210

clip_image001

老是胃口欠佳、猛打瞌睡、皮膚起疹子?小心,你的身體可能太濕了!

環境中的潮濕固然可怕,存在體內的「濕」也不可小覷。

如果你經常覺得胃口欠佳、整天想打瞌睡、皮膚起疹子,可能是體內的濕在作怪。

數千年前中醫就提到氣候環境變化對身體產生的影響,其中「濕」被視為引發及惡化疾病的關鍵。

從特殊氣候變化造成病源菌孳長(外濕)到體內水分滯留(內濕),中醫提到的濕病範圍極廣。

正常情況下,人體對於外界溫度、濕度變化有自然調節能力,但有些人因體質、疾病或生活習慣不良,造成體內水分調控系統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如同洪水潰堤,臟腑運作因水患而受阻。

此外,現代人少動、多吃、熬夜、壓力大,也會造成腸胃消化功能受阻,水分代謝失調。

體內濕氣過重,會讓人覺得睏倦、身體四肢沉重、沒有食慾、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腸胃炎現象。

「濕疹的人很多都是焦慮、緊張引起的,」皮膚炎治療經驗豐富,林口長庚醫院中醫內科主治醫師林胤谷觀察到,交感神經受到情緒影響,水分代謝功能失常,濕氣滯留體內,惡化濕疹症狀。

尤其居住沿海地區的南方人(如台灣),因環境多雨潮濕,如感染、皮膚發炎等與濕氣有關的疾病特別多。

少動、飲食不節制及壓力,造成濕留體內

林胤谷醫師提醒,老人、小孩、肥胖、少運動、腸胃功能差、心臟病、腎臟病、氣喘、關節炎及癌症患者,對環境中的濕度變化特別敏感,水分代謝差,因此雨季時要特別留意保養。

以中醫而言,會運用芳香、發汗及苦溫藥材,做為去濕法寶。

運用植物香氣來對抗感染病,是老祖宗的智慧。譬如南方人隨身佩戴艾草殺菌,防止感染疾病。

或在氣候回暖、細菌病毒好發的五月端午,家家戶戶門口掛把佩蘭、石菖蒲及艾葉,取下後用來沐浴,便是取其具消毒空氣飲水之意。

現代藥學也發現,這些芳香植物確有抗病毒功效,如被製成流感疫苗的八角就是一例。

此外,熱辣辣的薑湯發汗,最適合在淋雨之後驅散身體濕氣,預防感冒;苦溫的中藥甘薑如同慢燉火,緩緩將體內水氣逼散出來。

中醫教你除身體的濕

但要真正除去體內濕氣,還得從改善生活習慣開始下手。

中醫師提供以下方法,讓你輕鬆除去身體濁重濕氣,重新恢復神清氣爽。

第1招.勤運動

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室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濕度的能力變差。試試看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極等任何「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強水分代謝。

第2招.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攸關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

甜食及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無限量食用。

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薑,降低蔬菜寒涼性質。

第3招.避環境的濕

此外,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境中。尤其對濕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下列事項:

1.不要直接睡地板。

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痠痛。最好睡在與地板有一定距離的床上。

2.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

3.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

4.水分攝取要適量。

儘管環境潮濕,但你仍有機會扭轉乾坤,把潮濕趕出體外。

以下是我的看法﹕

為何經常覺得胃口欠佳、整天想打瞌睡、皮膚起疹子 是溼?不同症狀有不同意義嗎?

以中醫而言,會運用芳香、發汗及苦溫藥材,做為去濕法寶。這段話講的很好,因為去溼並不只是排除水分。

林胤谷醫師提醒,老人、小孩、肥胖、少運動、腸胃功能差、心臟病、腎臟病、氣喘、關節炎及癌症患者,對環境中的濕度變化特別敏感,水分代謝差,因此雨季時要特別留意保養。

為什麼呢?因為這些人多已為溼病患者!

少動、飲食不節制及壓力,造成濕留體內

這說的很對,但究竟在講什麼?!

數千年前中醫就提到氣候環境變化對身體產生的影響,其中「濕」被視為引發及惡化疾病的關鍵。

這段話的根據在那裏?

「濕疹的人很多都是焦慮、緊張引起的,」皮膚炎治療經驗豐富,林口長庚醫院中醫內科主治醫師林胤谷觀察到,交感神經受到情緒影響,水分代謝功能失常,濕氣滯留體內,惡化濕疹症狀。

這也是溼病的現象,但現象背後本質的真象是什麼?

溼字是乾溼意,而濕字則為水名。早已誤用,但必須正視溼字,因為,裏面就有它的意義﹕

clip_image003

什麼是溼?當地面(土)的水受熱變成氣態蒸騰而上(幽字去山)遇到阻礙(一)後停滯不行的狀態,稱為溼。溼的前身是熱(熱化溼),溼的狀態解除後的下一步就成為水。倘若溼的狀態持續,再加上天氣、飲食、居處、情志的寒化,那就成為寒、成為痺(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為痺)、成為癌(腫)。

溼的成因是正常的熱升遇到阻礙,這個阻礙可以是受冷、少動、外傷、飲食、情志、壓力(腦部活動增加、耗能增加,造成其它生理活動低下)。但是,單純的生熱不能很好的去溼,因為,熱本身就是溼的源頭。就如同面對壓力,多吃並不是一百分的選項,只有透過調適心理,少去想它,才能避免傷害(思傷脾)。

所以,利水本身並不能去溼,只是緩解了因溼去而形成多餘的水。倘若溼未除只利水,就要小心了。

怎麼去溼呢?脾苦溼,急食甘以緩之﹔脾苦溼,急食苦以燥之。這是內經的去溼之法,另,諸溼腫滿皆屬於脾,所以,治溼求之於脾(中央、土、甘、肉、緩、香、歌、意、黃、宮、稷)是不會錯的。

clip_image005

當溼存於體內就已是未病狀態(亞健康),初期表現出氣血運化不暢、活動力低下、代謝不良、各種炎症、生理及心理都處於不足狀態。就好好的按壓脾經吧!這才是中醫告訴我們去溼的根本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