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昆侖
朱壁修 20100514
我一直對中、華的初始意義有興趣,中字我很早就解決了,中字就是伏羲曆在地上刻痕的象形。而華字雖然知道代表女媧曆,但始終找不到直接證據。舜名重華,又是分一歲為十二分的曆法,重是倍的意思,因此,華就是在冬至到夏至間加二個分割點,成為分一歲為六分的曆法。但是華字的結構讓我不能做最後論斷,直到我找到了另一個字--崋。
看到了崋字,我一眼就認出了它才是我要找的華字,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還說漢碑多以崋為華。在崋字形中,山就是後世稱為表的立柱(由山演進為亼,再演進為立柱),中間左右各二個陰性符號代表冬至到夏至的分割點,而下方的亏則是代表西方及陰屬性。段玉裁也說崋山即西嶽,可證崋字為華字的始源特性。
從法字的解釋中可知﹕模、範都是使物成形的器具。法的引申意就有使人、事、物成形的框架之意。那法字的本意是什麼呢?法字的古文象形字就說明法也含有取立竿測影形成曆法的意思。法字古文上為亼下為正,亼就是由山過渡到直立柱的中間產品﹕在南北向子午線未被黃帝曆發明以前,就以亼來正時(同時同功能物品還可能有戈、十)。正字從一止,一代表太陽,止是行而有節之意,也就是每日同時日影長度在地上的刻痕,看一歲中有幾道刻痕就形成不同的曆法,例如﹕工字是上天給的冬至、夏至,王字是四時曆(中字亦同),典字上半部就是五道刻痕的黃帝曆。而所有這些刻痕還有另一個名字﹕則。正因如此,我們才法則併用,法又在則上。
規字在說文解字是﹕有法度也。玉篇﹕規,正圜之器。淮南子時則訓﹕規者,所以圜萬物也。所以,古人是用規來檢驗東西是否圓的工具,矩(巨)則是用來檢驗東西是否方正的工具。我可以想像最早的矩是和立竿及竿影成垂直相關,但我想像不出規的形制為何。
最後來看看合字與同字,合字從亼囗,許慎與段玉裁都錯將囗誤以為口,囗是回、圍的意思,因此,合又和最早的立竿測影有關。照許慎的意思,同,合會也。我說又不對了,應該是亼囗會,所以,同字有雖二物但實為一物的意思。
古代中國有一座名山叫做昆侖,到今日仍沒有共識它是那一座山。我從昆侖的字形、字意領悟到昆侖是中崋的崋字上的那座山,這個理解符合所有人的期盼,也符合古書中對昆侖的描述,當然,也符合為何在實際的地理上找不到它的現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